《月子弯弯照几州·[宋]吴歌》原文与赏析
[宋]吴歌
月子弯弯照几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吴歌,是宋代流行于上海、江苏省东南部和浙江大部分地区的民间歌谣。
“月子弯弯照几州”这民歌的第一句有异文,有的本子写作“月子弯弯照九州”,显然这两种记载的内涵是有差异的。“照九州”,是说这月光普照着中国(古人把中国分为九州,九州则代表整个中国)大地。而“月子弯弯照几州”则是说,这月光究竟可以照到几个州呢?是个疑问句,也就是说月光未必能普照天下。这后一种记载则显出了民歌内在的节奏,扩大了时空的想象。
接着第二句,承“照几州”引出“几家欢乐几家愁”,寓托了诗人浩瀚的胸怀,提出更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即广大下层劳苦人民饱经离乱,满怀忧虑,正受着国难家愁的熬煎。至于“欢”的那几家只是占人口中极少数的统治阶级。
民歌的前二句以问句相组连,感情激越,有慷慨悲歌的气势。
紧接着三、四句乘势而下,用反诘的形式继续深入,提出了“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到底能有几家人得以团聚而不奔走他乡,飘零在外呢!这样的诗句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因为痛快淋漓,毫无书生气。
“歌谣从来是人民心声的自然流露,它也是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时代生活和风土人情的一面镜子。”(周扬中国歌谣选·序)封建时代劳动人民多采用本地区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来描述自己生活处境,记事抒怀。这首民歌以写实之笔给人以哲理思考,在同一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人生的画面却不同,人事不仅呈纵向的代谢,且横向的也表现出参差。用语极简,而盖涵却极广。
这首民歌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反映了金兵南下后中原人民流落他州的凄苦生活。它真实而动人地传达出劳动人民的心声,因而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较之宋代的一些“名作”也是毫不逊色的。
歌中的许多“几”字,从修辞上来说是回环复迭,这里则反映了民歌中用词不避重复的特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春天的古诗词三句,内容包括描写春天的古诗名句(三句),描写春天的诗句(三句就够),三句描写春天美景的古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泊船瓜洲》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
-
仲丁第二十一仲丁第二十一 【原文】 仲丁迁于嚣[599],作《仲丁》。(此为序,正文亡佚) 【注释】 [599]仲丁:殷中宗太戊的儿
-
【原题】:正月晦夕梦中作偈觉但记其首两句遂於枕上足之录呈慧上人
-
宋元南戏留下来的三本是比较粗糙、朴素的,为书会中人所编。在南宋时期,有最早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而文人改编南戏剧本,以成为南曲传奇典范之作的,则始于元末明初高明(则诚)的《琵琶记》。它因之为传奇之祖
-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今闻在何处,寂寞浔阳城。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
玉壶吟 【作者】:李白【年代】:唐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
【作品提要】 以利加拿的妻子哈拿向耶和华祈求生子,并允诺让儿子终生归与上帝。哈拿如愿以偿生下儿子撒母耳,孩子断奶后,哈拿信守诺言,将儿子连同供品一起送入圣殿。撒母耳在圣殿中长大,他从小虔诚善良,完全不
-
南朝吴迈远有《阳春歌》,梁沈约有《阳春曲》,此诗为李白拟前人之作。此诗写帝王宫中的享乐生活,隐含对帝王荒废政务的讽刺。前六句写景,后六句叙事。写景为叙事烘托环境。“飞燕”、“紫宫夫人”非专指。
-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従前筝笛耳。
-
适情处处皆安乐,大抵园林胜市朝。烦闹荣华犹易过,优闲福禄更难销。自怜老大宜疏散,却被交亲叹寂寥。终日相逢不相见,两心相去一何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