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天之命》情诗三百首赏析
维天之命
作者: 林家英 【本书体例】
【原文】:
维天之命(1),於穆不已(2)。於乎不显(3),文王之德之纯(4)。假以溢我(5),我其收之(6)。骏惠我文王(7),曾孙笃之(8)。
【鉴赏】:
这是一首祭祀文王的诗。写作年代无明确记载。小序说:“太平告文王也。”当是西周盛世时期的作品。全诗一章,歌颂文王德惠盛大,纯正无杂,堪比天道之无穷,被子孙于万世。
诗以天命总起,全篇直咏文王之德之光明、纯正、博大,流惠子孙。并告慰文王,表明子孙万代要珍重其德之纯,忠诚笃行。以天道接入人事,用的是比兴手法。其境界阔大而神秘,为全诗奠定了庄严肃穆的基调。此后,一气直下,避实就虚,写文王之德。“纯”,庄子·刻意:“纯粹而不杂。”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不杂,自然无它,自始至终,纯正至诚。人君之德,最难于此。诗经·大雅·文王咏文王曰:“穆穆文王,於辑熙敬止。”下一“敬”字,赞其光明磊落、敬谨不怠的美德。敬而能纯,至诚不息,是故堪比天道之永恒、无穷,令子孙谨守以修业。诗的后四句:“假以溢我,我其收之。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表明继承先王之德治国守业的信念,告慰祖宗之灵的虔诚,反映出西周盛世统治者对巩固统治的自觉性和信心。
周文王姬昌,在位五十年。统治期间,国势强盛,可谓功业卓著。作为一首祭祀诗,本篇无疑出自贵族之手。作者祭文王,先颂其德之纯正,不陈其功之显赫,高屋建瓴,笔意深长。这是因为歌颂文王,若直接铺叙其功业,难免连篇累牍而未能穷尽。作者之立意在弘扬以文德济王业的完美典范,作为后人效法的楷模,是故言约意深,更富一唱三叹之韵味,同时也突出了庙堂文学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政治性。与此相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以典雅庄重、朴素简明见长。没有多余的话,无渲染烘托之笔,自然深厚,质而有神,字里行间流动着一腔虔诚的感情,与某些庙堂乐歌枯燥无味的说教、矫揉造作的腔调迥别。已故文学史家刘大杰先生说过:“对于上帝的敬畏,对于祖先的赞颂,在当日的人心中,是呈现着虔诚的感情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册)以此诗证之,诚然。
-
我最早接触废名的名字,是在学生时代。那时,我和同龄人一样,很崇拜废名先生的才华和智慧,很敬佩他对故乡的情感。我听废名的学生、原县文
-
作者: 朱金娥 【本书体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我是皇帝古诗词怎么说,内容包括古代皇帝怎么称呼自己(要全部),形容帝王的诗词,有没有古诗词,古诗文原句,是在说皇上登基天下太平的。“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不过这一情况比较罕见。2、“孤”,不是孤单的
-
题花山寺壁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题解此诗当是作者游历镇江花山寺时,在墙壁上的题诗。《镇
-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
莱茵河 莱茵河(The Rhine)发源于瑞士阿尔卑斯山中,穿过德国东部,流入北海,长约二千五百里。分上中下三部分。从马恩斯(Mayence,Mains)到哥龙(Cologne)算是“中莱茵”;游莱茵
-
火旗还锦缆,白马出江城。嘹唳吟笳发,萧条别浦清。寒空巫峡曙,落日渭阳明。留滞嗟衰疾,何时见息兵。
-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
你像春天里的一株嫩芽,刚刚从软乎乎的泥土里探出头来。第一次见到你,是在你出生后的第二天。你安静地睡在婴儿床里,小脸红红的,眼泡有些微肿,眼睛还没完全睁开,只有小小的一条缝,似乎怯生生的还不敢睁大眼打量
-
开筵枕德水,辍棹舣仙舟。贝阙桃花浪,龙门竹箭流。当歌凄别曲,对酒泣离忧。还望青门外,空见白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