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乐》情诗三百首赏析
假乐
作者: 邵之茜 【本书体例】
【原文】:
假乐君子(1),显显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
干禄百福,子孙千亿。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旧章。
威仪抑抑,德音秩秩。无怨无恶,率由群匹。受福无疆。四方之纲。
之纲之纪(2),燕及朋友。百辟卿士(3),媚于天子,不解于位,民之攸塈(4)
。【鉴赏】:
这首诗是以赞美周成王为其内容的。“假乐”即“嘉美”。篇名本身就有美好、欢乐的意思。全诗共四章,第一章落笔就称赞周成王圣明贤良,品德高尚,是群臣百官效法的榜样。称颂周成王首先从道德人品着眼,从而表现出在当时被人们称誉的人,必须先具备“德”,顺从“于天”而“宜民宜人”,即善于安民,善于用人。第二章写成王威仪慎密,举止端庄,遵循先王制定的礼、乐、政、刑之章,处处按章法办事,努力利国利民而没有过失。第三章接着写成王能够使百姓“无怨无恶”,国泰民安,使各诸侯国也能按纲纪行事。即成王的行为受到百姓的拥护和诸侯的辅佐。最后一章又讲到了“之纲之纪”也是朋友和皇亲国戚们都要服从的。成王受到大家的爱戴,并希望他勤于职守而不懈怠,使得天下万民有所依归。
从诗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统治者们就懂得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政教、法令,如果肆意践踏,那么也会使民众生“怨”,使国家受难,只有王公臣子都有一定的制约,而作为君王者又能勤政于位,即“不解于位”,才能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全诗分别从“德”、“章”、“纲”、“位”四个方面入手,怀念先祖的政绩,称赞周成王治国有道,从而反映出周族统治者的治国方法以及对君王的基本要求:品德居首,法规随后,而纲纪不可废,君臣有别,且为君者必须莫懈于职位。这些都表现了统治阶级对治国的一些基本认识,但这也使我们从另一个方面看出当时的社会生活在“安乐”、“太平”的背后,隐藏着动荡不安的因素,百姓也并不安宁,时有怨恨和恶言相诉,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常常犯及纲纪,诸侯不听君命,“朋友”、“卿士”也于纲常法令于不顾,这矛盾的另一方面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统治者的政治主张是有一定帮助的。
全诗在颂赞的基调上,分四章,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怀念和诉说,内容上各有侧重,无重复杂沓之感,而且在赞扬之中表现出理性的总结,对治国安邦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政治主张。
-
罗懋登 修斋候驾 (旦上) 〔引〕生在繁华地,甘效乐道人。日夜奔波受苦辛,争奈我父苦生嗔。昨日砍柴多辛苦,今朝劳碌去采芹。 父王严命来赴会吃斋,不免前去采芹。 〔甘州歌〕只为姻缘不就,到如今甘心自守。
-
国学名句“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出处和解释
【名句】见一落叶,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语出《淮南子·说山训》。看见一片叶子凋落,就可以知道一年即将结束;看见瓶中的水结冰,就知道天下已经寒冷。说明以小可以见大,见微可以知著。暮:晚
-
《月出》则更注重意境和韵味,“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样一个与月光交相辉映的美女,见之而忘俗,怎能让人不为之所动。
-
日下繁香不自持,月中流艳与谁期。迎忧急鼓疏钟断,分隔休灯灭烛时。张盖欲判江滟滟,回头更望柳丝丝。从来此地黄昏散,未信河梁是别离。
-
1薛亮终于被送进监狱了,进入监狱前,他在看守所里关了两个多月。对他来说,看守所已不是陌生的地方,半年前,他就在里面呆过两个多月,后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形容难忘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难忘”的诗句,描写难忘的诗句,表示“难忘”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释义:阴阳相隔已经有十年,思念从未断只是却无法再相见。不想让自己思念
-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扶摇:自下而上地旋转。大鹏鸟有朝一日乘风起飞,急速盘旋,直上高空九万里。比喻抱负远大的人,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奋勇向前,施展自己的本领。唐·李白
-
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归来扫一
-
七哀诗 (其二) 秋风吐商气,萧瑟扫前林。 阳鸟收和响,寒蝉无余音。 白霜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朱光驰北陆,浮景忽西沉。 顾望无所见,惟睹松柏阴。 肃肃高桐枝,翩翩栖孤禽。 仰听离鸿鸣,俯闻蜻蛚吟。
-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红蜡烛前明似昼,青毡帐里暖如春。十分满盏黄金液,一尺中庭白玉尘。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 作品赏析【注释】:十分满盏黄金液①?一尺中庭②白玉尘③?①黄金液:指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