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驷驖》情诗三百首赏析
驷驖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原文】:
驷驖孔阜(1),六辔在手(2)。公之媚子(3),从公于狩(4)。
奉时辰牡(5),辰牡孔硕。公曰左之(6),舍拔则获(7)。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8)。輶车鸾镳(9),载猃歇骄(10)。
【鉴赏】:
这是一篇叙述秦襄公打猎的纪事诗。诗序说:“驷驖,美襄公也。始命,有田狩之事,园囿之乐焉。”郑笺说:“始命,始命为诸侯也。秦始附庸也。”秦襄公是春秋时秦国的创立者。秦本为附庸,后来周幽王被犬戎所杀,秦襄公因出兵护送东迁的周平王,被平王封为诸侯。东周初年,襄公逐犬戎,遂领有西周王都周围八百里之地。襄公受封为诸侯后常去园囿打猎,这首诗就是赞美襄公打猎的盛况的。春秋时代诸侯狩猎成为风气,这不只是为了游乐,而更重要的是为了宣扬一种尚武精神。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十六字,分别写出猎、射猎和猎后,按照时间顺序,十分集中、生动而简洁地描写了秦襄公一次打猎活动的全过程。
第一章写出猎。四匹健壮高大的铁青马驾车疾驰,御者的手里操着六条马缰绳,从容娴熟地驾车前进。秦襄公宠爱的亲信,正乘在车上,跟从秦襄公去打猎。诗人写了车马、御者和从者。虽没有正面描写秦襄公,但经过这样的烘托映衬,秦襄公的英武形象也就可以想见了。
第二章写射猎。兽官虞人驱赶出一群又肥又大的应时野兽,秦襄公令御者把车绕到兽群左方,他一射箭,野兽即应弦而倒。诗人对秦襄公的射猎作了真实的描写,选取虞人赶兽、御者转车追赶和秦襄公射箭获猎等情节,生动具体而又集中地写出了这次围场射猎的全过程,极力赞颂了秦襄公箭法的高超。其实,射自己园囿里的“圈兽”易,射深山老林里的猛兽难,其射箭本领是有限的。
第三章写猎后。在经过一番紧张的射猎之后,秦襄公带着他的随从到北园游览观赏。他已换乘轻便的“輶车”,马儿走得那样悠闲,鸾铃发出悦耳的响声,短嘴、长嘴的猎狗也悠闲地趴在车上歇息。通过对车、马、猎狗等物的描写,烘托出了主人在猎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在描写秦襄公打猎情景上,善于选择打猎过程中最有特征的典型情节。正面描写秦襄公言行的只有“公曰左之,舍拔则获”,但只是这一言一行,就把宋襄公在射猎时,既进行指挥,又亲手射击并获得猎物的果敢英武的形象表现出来了。其他情节的选择,也很典型,前已述及。诗人在描写上善于烘托映衬,给读者留下想象余地,描写的笔法也很简洁。在第二章着力突出秦襄公,而对其他随从亲信的配合射猎及猎狗的激烈追逐猎物等情节,都未叙写,既节省了笔墨,又可使读者通过想象去补足这些情节。
-
【原题】:庚寅予自莲荡泝流金甫弟顺流赴性善之招舟行不相值有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柳絮乱飞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扬柳絮满天飞的诗句,有关柳絮的诗句,形容柳絮满天飞的诗句。霭霭芳春朝,雪絮起青条。张夫人《柳絮》2、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杜甫《送路六侍御入朝 》3、松枝当麈尾,柳絮替蚕绵。顾况《酬扬
-
清音迎晓月,愁思立寒蒲。丹顶西施颊,霜毛四皓须。碧云行止躁,白鹭性灵粗。终日无群伴,溪边吊影孤。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古诗词课课后反思,内容包括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古诗的教学反思怎么写,读古诗古文反思2000字。小学古诗词教学反思是一个很需要研讨的问题,必须引起教材编写、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一个是选材,是否合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否对古文字词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3342】此时此地(〔美〕保罗·奥斯特,〔南非〕J M 库切著,郭英剑译,译林出版社,18 5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8元)△两位国际文坛巨人
-
敏悟卷十八敏悟卷十八 【原文】 剪彩成花,青阳笑之。人工则劳,大巧自如。不卜不筮,匪虑匪思。集《敏悟》。 【译文】 用彩纸
-
《尺璧非宝,寸阴可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江 ① 。 大夫种乃献谋曰 ② : “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 ③ 。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 ④ ,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⑤ ,胜未
-
【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注释与译文]倚,依存。两句说:灾祸的里头存在着幸福的种子;幸福的里头隐伏着灾祸的因素。这话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说明好事坏事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文献 《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