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公受赐玉带》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
丁晋公从车驾巡幸2,礼成,有诏赐辅臣玉带。时辅臣八人,行在祗候库止有七带3;尚衣有带4,谓之比玉,价值数百万,上欲以赐辅臣以足其数。晋公心欲之,而位在七人之下,度必不及己5;乃谕有司6:“不须发尚衣带,自有小私带,且可服之以谢7,候还京别赐可也8。”有司具以此闻9。既各受赐,而晋公一带仅如指阔,上顾谓近侍曰:“丁谓带与同列大殊10,速求一带易之11。”有司奏唯有尚衣御带,遂以赐之。其带熙宁中复归内府12。
1丁晋公:丁谓,北宋真宗朝大臣,封晋国公。2车驾:指皇帝的车驾。巡幸:古时皇帝巡行各地。3行在祗(qi)候库:皇帝行宫的供应库。止:同“只”。4尚衣:尚衣局,掌管皇帝服饰的机构。5度(duo):估量。6谕:告诉。有司:官吏。7服:佩带。谢:谢恩。8别赐:另外赏赐。9具:同“俱”。闻:传报。10殊:不同。11求:找。易:更换。12熙宁:北宋神宗的年号。内府:指尚衣局。
【析点】 丁谓为了得到尚衣局“比玉带”,玩了个“欲擒故纵”的把戏。他估计“比玉带”轮不到自己,就先告诉“有司”不必动用皇帝的玉带,他可暂佩自己的“小私带”,待返京后再赐一根就是了。听来谦和礼让,冠冕堂皇,还落得个“有司具以此闻”的好名声。待别人都受了赏,皇帝见了丁谓的佩带“仅如指阔”,“与同列大殊”,别无选择之下,以“比玉带”赐之,晋公可谓名利双收。如此工于心计的小人竟如愿以偿,想来着实令人气愤。看来,世人都该牢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的古训。不过,富于讽刺意味的是,丁谓死了几十年后,他费尽心机得来的“比玉带”竟“复归内府”了,晋公若是九泉有知,又当作何感想呢?
沈括的记述寓褒贬之意于叙事之中,这是沈括文笔的特点,也是自世说新语以来笔记体文章的特色。
-
【3988】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王新生著,中共党史出版社,48 5万字,2016年8月第1版,56元)△共6章:①中央苏区,反“围剿”,战略转移;
-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2〕 。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3〕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 〔4〕
-
龙亦恋故居,百年尚来去。至今雨雹夜,殿闇风缠雾。而我弃乡国,大江忘北渡。便欲此山前,筑室安迟暮。又恐太幽独,岁晚霜入屦。同游得李生,仄足随蹇步。孔明不自爱,临老起三顾。吾归便却扫,谁踏门前路。 作品赏
-
这一篇《书李伯时山庄图后》,说的还是同一个问题,举的则是成功的例子。李伯时,名公麟,北宋名画家,晚年退居龙眠山,自号龙眠居士,画有《龙眠山庄图》。
-
【名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注释与译文]青帝,传说中掌管春天的神。报与,告诉。两句的意思是:将来要是我做了春天的神,定叫菊花同桃花一起在春天盛开。这是充满强烈浪漫主义激情的想象。诗人托物
-
韦庄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 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 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 凤侧鸾欹髩脚斜,红攒翠敛眉心折。 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 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
-
【4281】苏区精神(邱小云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 1万字,2017年1月第1版,43元)7章:[1]苏区革命与苏区精神的形成;[2]矢志不渝的坚定
-
因为他自以为神之子,以色列的王,所以去钉十字架。 兵丁们给他穿上紫袍,戴上荆冠,庆贺他;又拿一根苇子打他的头,吐他,屈膝拜他;戏弄完了,就给他脱了紫袍,仍穿他自己的衣服。 看哪,他们打他的头,吐他,拜
-
【原题】:十月十日访琳道人於禅静寺与之徘徊泉石间甚久道人云有大龙团藏亦数年食且几尽因出刀圭许而龙躯仅余一爪色理极苍古又云赵清献公尝得须菩提画像乃张画壁间煎所谓龙爪以饷仆迫夜来归坐县之东堂见月奉寄一首
-
泰卦是《周易》的第十一卦,在六十四卦中具有特别的意义。首先从卦象来看,可以把它看成是由两个三爻卦构成的,即由下乾和上坤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