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先秦文·《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鉴赏
古文观止·先秦文·孟子·天时不如地利章
孟子曰:
天时不如地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③;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④,战必胜矣。
〔注〕① 天时: 一般指时令、气候,但这里偏指时日干支、阴阳五行、孤虚旺相之类是否对作战有利。地利: 指城高池深、山川险要等对攻守有利的地理形势。② 人和: 指内部团结一心及人心所向等。③ 畔:通“叛”,背叛。④ 君子: 指推行仁政的明君。有不战: 意指不应或不必用战争的手段解决问题时就不用战争。
这篇短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观点正确鲜明,论证严密有力,无论思想内容或说理方法,都值得肯定和借鉴。
文章的主旨十分明确,即高度强调“人和”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就是阐明了战争的胜败,主要取决于人心的向背,而人心的向背,又取决于统治者是否“得道”(即能不能推行仁政)。孟子的这个结论,和他一贯宣传的“民为贵,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尽心下),“得其民斯得天下,得其心斯得民”(离娄上),“与百姓同乐则王”(梁惠王下)的主张是一致的,也是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是正确的。孟子的这个认识,正是总结了人们的认识经验和历史教训而获得的,因而是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的。不过,孟子处在列强纷争,崇尚武力,蔑视仁政的动乱时代,他的主张是无法实现的。
从写作上看,作者确有匠心独运之处。文章一开头就用两个层递句把天时、地利、人和排列在一起,以两个“不如”加以比较,说明了三者的关系,突出了“人和”的重要性。这不但显得论点十分明确,而且以此统率全篇,决定了全篇的布局。
接着,分两个方面进行对比论证。二、三两个自然段是第一方面,它用实际战争结果来证明,属于事实论证部分。先证明“天时不如地利”,是宾;再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是主。在证明“地利不如人和”时,连用了四个并列排比句,每句又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写“地利”方面的优越条件,为下文蓄势;一句“委而去之”(这里省去了主语“守土的人民”),用语极其冷峻,表明了上述一切优越条件毫无用处,这就充分突出了“人和”的无比重要。这里有一桩非常典型的历史事例。左传·闵公二年载: 卫懿公好鹤,让鹤食禄乘轩,一点也不关心人民的疾苦。后来,狄人侵伐卫国,卫懿公正想载鹤出游,闻讯大惊,才考虑征发人民战守。结果人民、士兵都逃避山野,不肯出战御敌,一些被抓回的士兵仍拒绝出战,说: “让鹤去!鹤享有官禄官位,我们哪里能作战?”最后,卫国的国都被占领,懿公被杀,国家几乎灭亡。这不正是“委而去之”的生动体现吗?
在事实论证的基础上,作者在末段再从另一方面,即政治方面来证明,属于道理论证部分。这部分也可分作两层。第一层先用“故曰”来承上启下;然后紧接连用三个并列排比句,以三个“不以”(不能只依靠)进一步强调物质条件的不足恃,从反面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最后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警策性断语,从而指明了能否获得“人和”的先决条件,在于能否“得道”(推行仁政)。这样,文章就不仅分析了问题,而且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孟子写作本文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此吧。第二层又承上将“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一番鲜明的对比(“天下顺之”与“亲戚叛之”),从而自然地得出了“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的结论。这个结论,和本文开头提出的论点是完全一致的。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 论证的两个方面的安排,孟子也是有用意的。因为第一部分是事实论证,事实胜于雄辩,结果易为人们所知,结论也就容易被人们接受;第二部分是道理论证,这种结果不易被人们看出,因而接受结论也就需要有个思考过程。但是有了事实论证为基础,人们对于道理论证也就易于接受了。所以这种安排论证的方法,是符合从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的。
全文不仅气势充沛,而且章法严密,逻辑性很强,确实不愧是一篇传诵千古的政治短论。
-
【原题】:吾友黄仲秉读枚乘七发至所谓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感而作诗以示予予谓乘尝事吴已而去之梁斯言也殆为两君发欤贤司马长卿长门远矣因次韵以申其意
-
孔子思想与世界上其他伟大的精神传统、宗教理论明显不同的地方是他将自我精神修养与经世致用相结合,本篇文字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特点。
-
当代杂文集。吴南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初版。这是邓拓、吴晗、廖沫沙3人用笔名吴南星合写的杂文结集。收杂文65篇。初载于1961—1964年《前线》杂志。题材亦古亦今,都是作者“随自己的意向
-
注解:王蒙出生于1年1月,他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1年1月入党,1年1月参加工作。1年,王蒙凭借作品《这边风景》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年,王蒙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孤舟系桑本,终夜舞澎湃。舟人更传呼,弱缆恃菅蒯。平生傲忧患,久已恬百怪。鬼神欺吾穷,戏我聊一噫。瓶中尚有酒,信命谁能戒。
-
君不见西汉元光、元封间,河决瓠子二十年。钜野东倾淮泗满,楚人恣食黄河鱣。万里沙回封禅罢。初遣越巫沉白马。河公未许人力穷,薪刍万计随流下。吾君盛德如唐尧,百神受职河神骄。帝遣风师下约束,北流夜起澶州桥。
-
古文观止·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
-
父 亲您是我生命中的一棵胡杨,永远以树的伟岸,挺拔在我遥远的记忆里。走出您宽大的手掌,如同一把喑哑的吉他,我在流浪的主题里左碰右撞
-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
-
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几人存。世如阅水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各从仕禄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今日与君重上处,龙门不是旧龙门。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