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王羲之·兰亭集序》鉴赏
古文观止·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②。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④;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⑤。古人云: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⑥,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⑦。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注释】 ①永和:东晋穆帝年号。修禊(xi): 古代习俗,在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临水设祭,消灾求福。禊,是一种祭礼。②流觞曲水: 将酒杯放进弯曲的渠水中顺流漂下,杯停在谁面前,就该此人喝这杯酒。③品类: 物类。骋怀: 舒展胸怀。④晤言: 面对面谈话。⑤修短随化: 寿命或长或短听随造化决定。终期:人最终的大限。⑥契: 古代符契,刻字后剖开,双方各执一半作凭证。⑦一死生: 把死生看成一样。语出 庄子一书。齐彭殇 (shang): 把长寿和短命看成一回事。彭,彭祖,相传活了八百岁。殇,指未成年而死的人。妄作: 妄谈。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春三月初三日,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行祓禊活动。许多名流贤士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欢骤在一起。这里有巍峨的高山、峻拔的峰岭,茂密的丛林、修长的翠竹。还有清澈的激流在左右萦绕,映衬着两旁的景物。大家利用这弯曲的溪流来做 “流杯” 的游戏。人们并列地坐在岸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助兴,但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完全可以尽兴地抒发幽雅的情趣。这一天天晴日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拂,温馨舒畅。举头望见天宇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繁盛,放眼观赏,舒展胸怀,完全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最大欢娱,实在是快乐啊!
人们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和朋友在室内促膝交谈,袒露自己的抱负; 有的人凭借着自己的爱好寄托情趣,放荡无拘地生活 虽然各自谋求的或抛弃的东西千差万别,性格的恬静或浮躁也不一样,但是当他们为自己的际遇而欣然于怀,被自己的暂时取得而怡然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时,是不会觉察到时光的流逝,更不会知道衰老很快就要来临的。等到他们对自己所追求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无限的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从前为之欣喜的事物,顷刻之间成了过去,对这些尚且不能不因此而感触万端,更何况人的寿命随着各自的造化而有长有短,但最终总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 “死与生也是大事情啊!” 这怎么不令人哀痛呢!
每当我考察前人发出感慨的原因,就发现它像符契相合那样一致,我没有一次不是对着文章叹息悲伤的,但心中又不能理解这个道理。本来我知道将死与生当作一回事是没有根据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唐的。后代的人看我们现在的活动,也正如我们看前人过去的行为一样,多么使人伤悲啊! 所以我逐一记下参加集会的人士的姓名,抄下他们所赋的诗篇。即使时代不同,事情不一样,但使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却常常是一致的。后人读了这些作品,也将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触吧!
【鉴赏】 这篇序文形象生动地记述了兰亭的自然景色、雅士聚会的盛况和曲水流觞的乐趣,作者由此引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促、流年易逝的感慨。在盛行玄学、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提出 “虚谈废务,浮文妨要” (见 世说新语·言语) 的见解,可说是独具慧眼。文中还指斥老庄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表现了作者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精神。在雕章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的当时,此文不追求华辞丽藻而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疏朗简净,抒怀写情朴实深挚、韵味悠长,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真可谓文如其字,尽管王羲之此文的真迹已陪同唐太宗的骸骨化为泥土,从多种摹本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其文其书之美。
-
桂籍青衫忆共游,怜君华发始为州。身行南鴈不到处,山与北人相对愁。莫为高才轻远俗,当令遗老识贤侯。三年解组来解日,吾已先耕颍水头。
-
头风目眩乘衰老,只有增加岂有瘳。[传云:有加而无瘳。]花发眼中犹足怪,柳生肘上亦须休。大窠罗绮看才辨,小字文书见便愁。必若不能分黑白,却应无悔复无尤。
-
汗明说春申君 汗明见春申君,候问三月,而后得见。谈卒,春申君大说之。汗明欲复谈,
-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
十二东秦比汉京,去年古寺共题名。早衰怪我遽如许,苦学怜君太瘦生。茅屋拟归田二顷,金丹终扫雪千茎。何人更似苏司业,和遍新诗满洛城。
-
《国语》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1) ,乃号令于三军曰 (2) :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3) ,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4) 。”大夫种进对曰 (5) : “臣闻之: 贾
-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之,敝之而无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之,敝之而无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注释】:据陆游《京口唱和序》云 :“隆兴二年闰十一月壬申,许昌韩无咎以新番阳(今江西波阳)守来省太夫人于闰(润州 ,镇江)。方是时 ,予为通判郡事,与无咎别盖逾年矣。相与道旧故部,问朋俦,览观江山,举酒相属甚乐 。”此词可能是元吉在赴镇江
-
南薰亭春郊积雨霁(2),日夕山气佳。揽衣撷芳芷(3),陈词在重华(4)。寂寂凤鸟声,盈盈桃李花(5)。韶音间稀歇(6),空洞临水
-
尊师重道,敬贤事长,人之大纲。|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尊师重道,敬贤事长,人之大纲。》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