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意思】 野火烧不尽草原上的野草, 春风一吹,它又蓬勃地生长起来。以原上草喻别情,将无形的思念变为具体的形象。想象别致,感情强烈。同时还表达了对顽强生命力的赞颂,具有普遍意义。 【赏析】“古原草”看来平常,却抓住 “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诗的首句 “离 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 “古原草” 三字,并用叠字 “离离”描写春草的茂 盛。第二句 “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 的规律。“枯荣”与 “荣枯”大不相同,前者是 “春草”,后者就成为秋草了。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 点根须,来年就能重新发芽,很快蔓延原野。那 “离离原上草”正是胜利的旗 帜,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一旦春 风化雨,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 【用法例释】 一、用以形容草或其他 生物死而复生,或赞美其生命力顽强。 [例1]在人们的足迹难到的地方,像墙 头的砖缝里,屋顶的瓦棱间,靠了风沙 积聚的一点泥土,靠了偶尔流过的一些 雨水,小草们艰难地、但同样充满信心 地迎接生活。我们的小草,在那纤细弱 小的身躯里,竟然蕴藏着多么强大的生 命力啊! 难怪古代诗人写下的咏草的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千载 之后,读来仍然使人激动不已! (黑瑛 青青草) [例2]“放火烧荒”毁了多少 这样的有用之材,可现在新的一代森林 又成长起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 又生”。(张长希望的绿叶) 二、用以 比喻事物或人坚韧顽强,难以磨灭,一 有时机,便又东山再起,兴旺发达。 [例1]我们的文化与我们的土地和人民 永远存在。正如唐诗所说:“野火烧不 尽,春风吹又生”,我们的文化也是烧不 尽的。(巴金写给读者) [例2]于 是,他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的野草般的秉性和勇气,从百草园走 向一个决斗场! (刘宗棠思,在百草 园) 三、用以比喻丑恶、消极的事物 十分顽固,一遇机会又死灰复燃,或比 喻人屡教不改,故态复萌。 [例1]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来形容中 国的腐败是再形象不过了。(大侠腐 败的根源) [例2]可惜批评过后,只 当耳边风,故态马上复萌。这真可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林 帆天涯何处不识“君”)】 【全诗】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离离:野草繁茂。原:郊野平地。 ②野火:喻毁灭的力量及痛苦。又生:表示一种烈火中再生的理想。这二句称流水对,为千古绝唱。 ③远芳:指远处无际的草丛。芳,草丛。晴翠:在阳光的照射下野草反射出一种碧绿的颜色。翠,草丛的翠绿。古道 、荒城:均是野草容易滋生的地方,也是行人经行的处所。 ④王孙:原指贵族后裔,此泛指出门远游之人。萋萋:野草生长繁茂,此点明送别者心中离别之意甚浓。 【全诗赏析】 古时科举考试,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诗人练习应考的习作,所以也加“赋得”二字。据说白居易写这首诗时仅十六岁。他初到长安,拿了诗稿谒见著作郎顾况,顾况拿他的名字“居易”开玩笑说: “米价方贵,居亦勿易。”及至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禁不住大为赞叹: “道得个语,‘居’亦‘易’矣!”(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就享有盛名了。 “离离原上草”,一开头就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形容草又长又多,富有生命力。诗人从眼前原野上茂盛的春草写起,盛衰循环,春荣秋枯是它的生长规律。“一岁一枯荣”概括得多么自然、贴切。“一”字的重复,表现了“原上草”生生不已的精神。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承上句“枯荣”二字而来。野火能把渐渐枯黄的“原上草”连茎带叶烧得精光,却“烧不尽”那深藏在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又破土而出,绿遍原野。这两句诗对仗工稳,气势豪迈,歌颂了大自然无限的生命力,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有人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是李太白瀑布诗‘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意。”(见吴正仲优古堂诗话 )其实不然,白居易虽从结构、语言上学习摹仿李白这两句诗,但在内容上却翻出了新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只是描绘自然景色,还包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李白工于写景的瀑布诗不同。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方”、“晴翠”,描绘野草在阳光照耀下一片绿油油地伸向远方的情景。“侵”、“接”两个动词很传神,再现了大自然的活力。“古道”、“荒城”是“古原”的过去,也是今天送别离人的必经之地,自然而然地引出下面两句诗。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意思说萋密茂盛的春草似乎也饱含着离情在送别友人。“王孙”,泛指出门远游的人。最后这两句,诗人把春草和送别联系起来,是沿用传统的手法。楚辞·招隐士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诗句,江淹别赋也有“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名句,都是由春草写到别情。而白居易的这首诗不只是把绵延不绝的春草比作深长的离情别绪,还赋予春草坚韧不拔的性格,创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意境。 白居易的这首诗,平易自然,前六句写自然界,后两句写送别情,句句紧扣诗题,是一首工整的五言律诗,虽然是命题作诗,却能表达真实的感情,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在同类诗中是难得的一首好诗。
猜你喜欢
  • 《清明日对酒赏析》

    诗歌首联两句是远景,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据此,我们不妨这样想,诗人在清明节这一天来祭扫,未到坟茔聚集之地,即以目睹此景,因墓地往往在深处,怕妨路径,故一眼必是望到远景。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呢?“南北山头多墓田”,“南北”当是虚指

  • 明清小说之《三言》内容解读与赏析

    冯梦龙 一 “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的总称,是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三部最重要、最丰富的结集。 “三言”的编纂者冯梦龙,字犹龙,别署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绿天馆主人、无碍居士

  •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名言: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句意: 要胸襟宽广, 能容纳天下的事物; 要虚怀若谷, 虚心接受好的意见。 出处: 明· 吕坤《呻吟语· 补遗》

  • 王维《桃源行》全诗赏析

    〔时年十九〕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阝奥]。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武陵

  • 白居易《闻乐感邻》全诗赏析

    老去亲朋零落尽,秋来弦管感伤多。尚书宅畔悲邻笛,廷尉门前叹雀罗。[东邻王大理去冬云亡,南邻崔尚书今秋薨逝。]绿绮窗空分妓女,绛纱帐掩罢笙歌。欢娱未足身先去,争奈书生薄命何?

  • 欧阳修《憎蚊》全诗鉴赏

    扰扰万类殊,可憎非一族。甚哉蚊之微,岂足污简牍。乾坤量广大,善恶皆含育。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黩。禹鼎象神奸,蛟龙远潜伏。周公驱猛兽,人始居川陆。尔来千百年,天地得清肃。大患已云除,细微遗不录。蝇虻蚤虱

  • 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全诗赏析

    十岁裁诗走马成,冷灰残烛动离情。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 “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出处】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意思】精神愉快身体自然轻松舒畅,心里真想临风飘举奋力翱翔。 【全诗】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唐].韦应物. 兵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全文注释翻译鉴赏

    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①。更吹落、星如雨②。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③,玉壶光转④,一夜鱼龙舞⑤。 蛾儿雪柳黄金缕⑥。笑语盈盈暗香去⑦。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

  • 苏轼《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全诗鉴赏

    题为引。?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作品赏析原题:南屏谦师妙于茶事自云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