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籍名著《墨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籍名著《墨经》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墨经是先秦墨家的科学、逻辑学和哲学著作。它是由墨子书中“经”(上、下两篇)和“经说”(上、下两篇)4篇组成;又一说,除此4篇外,再加墨子书中“大取”、“小取”两篇,统称墨经。因此,墨经版本除见墨子及其历代注释本(见本书墨子条)外,尚有梁启超墨经校释(1924年商务印书馆第3版),高亨墨经校诠(1962年中华书局版)等十几种注释考订本。
墨经书名,早在庄子·天下中已记述,说墨家之徒“俱诵墨经”。晋鲁胜称其为辩经,并作墨辩注。汉书·艺文志载墨子71篇,至唐宋时期已亡10篇,至清代仅存53篇。但其中墨经4篇,虽有断章缺句,幸而未曾亡佚。关于墨经作者及其成书年代问题,晋人鲁胜断为墨翟撰,清代第一个墨子注者毕沅也持自撰说。至清季,墨学复兴,方众说纷纭。大致分为4类:一为墨翟所著;二是经文两篇为墨翟所著,说文两篇为墨翟口述、弟子记录、后学损益之;三者主张,不能指墨经为某人某时而作,它是以墨翟为首的墨家集体讨论之作;四为汉初墨家后学所著。此外尚有持“别墨”说,即战国时名家惠施、公孙龙所著;或印度佛教徒说,因“墨”即黑也。后二说在学界已被更正。前4类之二、三实则同一;前类之四,也论据不足。
墨翟(约前470—约前390);原鲁国匠人,精工艺器物。因笃学有成而显于当世,游历诸国,有弟子300人,形成以他为首的墨家,与儒学并称。主兼爱、非攻、节用之说,其弟子皆刻苦善战。
由于历代辗转传抄,致使墨经参差舛错、误衍脱窜者甚多。据考据家言,墨经早先写在竹简上,可能在汉魏间或隋唐间改写成卷子本,一条经文抄成一行。从左至右顺序抄完一排之后,帛下尚剩大半空白,实觉可惜,故又在空白的下半帛再抄一排经文。惟恐读者误会,经上文末附言“读此书旁行”。届至宋代出现墨子木刻本,大概抄者未明卷子本上有关经文“旁行”句读之意,竟将两排的卷子本顺行直下,抄成连文。经如此反复传抄之后,成了上下排奇偶错综现象,致使长期难为人所读。清乾嘉时期,考证治学蔚成风气,墨子书得以复苏。从毕沅作墨子注起,至孙诒让墨子闲诂出,墨经中文字方可为读。
墨经文简意赅。全文4篇,约有180条,合5700余字。经文条目字数多则20余,少则3、5字。说文条目字数稍多,个别条目在百字左右。经是定义性条文,说为释经之文。说文每条第1个字或第1、2两字(少有第3字的)是标牒字,它与同条经文的第1字或第2、3两字相同,用以牒经标题,以易检索。
墨经内容,以逻辑学条目为多;在自然科学方面,属几何学10余条,物理学20余条,心理学10余条。此外,还有伦理、政治经济学、哲学中认识论等方面的内容。
墨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仅有的有理论几何知识的文献。它对点、线、面、体、等长、平行、圆、方、圆与圆心关系等几何概念做出了科学的定义。在物理学方面,主要是力学和光学的记述极为丰富。其力学知识包括:对力做出了最早的定义;以建筑叠石为例,讨论了力的平衡;在悬绳吊重中指出了重力、拉力和引力的存在;对时间、空间作出定义;讨论了特定的时间概念即“起始”与“瞬时”的概念;讨论了空间位置的相对性、时空与运动、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讨论了自由落体运动及其必要条件;对圆球的随遇平衡作了力学解释;阐述了毛发结构及其应力关系,对梁木和柔绳的受力变形作描述;初步探讨了杠杆、滑轮、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原理;讨论了浮体的规律,等等。它是我国最早最集中地记述力学知识的文献。在光学方面,以连续8条文字记述了几何光学知识:影的形成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反射成像,凹面镜反射成像,凸面镜反射成像。它们是忠实的实验记录,其文字前后连贯,逻辑严密,虽只有300余字,却堪称2000多年前世界最早的系统几何光学知识。
墨经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一大宝库。墨翟称逻辑为“辩”,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辩学即逻辑学。墨经中提出了“名”(概念)、“辞”(命题)、“说”(推理)等若干思维形式方面的较完整的逻辑理论和逻辑体系,奠定了同一、排中、矛盾等逻辑思维的基本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墨经将人的认识来源分为“闻”(听、见与学习传授)、“说”(以已有知识推论)、“亲”(实践)三大类。并且指出各类知识内容,从而阐明了认识从何而起,由什么构成的问题。在伦理、政治经济学方面也有独到的记述。
从文章体例和学术内容两方面看,墨经都是中国文化中的奇笔异书,它是当时生产实践和墨家特有的科学实验与理论思维的忠实记录。从清代邹伯奇等人发现其中有科学内容起,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研究。现在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方面去探讨墨经的人数之多、文章之富几乎可以与“红学”(研究红楼梦者)相比配而称为“黑学”者也。由于墨经文字深奥,其丰富的自然科学和逻辑等内容尚待人们去深入发掘,整理。
猜你喜欢
  • 李商隐《辛未七夕》全诗赏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 《喻夫阻客赏析》

    这首诗中王韫秀用典贴切,展现了自己才女的史学功底,历来为后代文人赞赏。其中“知道浮云不久长”因为蕴含着哲理性被誉为名句。   开头一句“楚竹燕歌动画梁”,楚竹和燕歌,分别指代南北方的音乐,由此可见元载网罗了全国各地的佳丽。家中的美女之

  • 王昌龄《胡笳曲》全诗赏析

    城南虏已合,一夜几重围。自有金笳引,能沾出塞衣。听临关月苦,清入海风微。三奏高楼晓,胡人掩涕归。 作品赏析能沾出塞衣:一作能令出塞飞。本诗描写边塞战事吃紧,兵临城下,在这危机的情况下,胡笳却起了

  • 苏轼《韩康公挽词三首》全诗鉴赏

    故国非乔木,兴王有世臣。嗟余后死者,犹及老成人。德业经文武,风流表缙绅。空余行乐地,处处泣遗民。再世忠清德,三朝翼赞勋。功成不归国,就访敢忘君。旧学严诗律,余威靖塞氛。何当继韩奕,故吏总能文。西第开东

  • 国学名句“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出处和解释

    【名句】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语出唐代杜甫《病马》诗。马之为物很是平常,但它对我的情分却十分深厚,使我不禁为之感动而沉吟。言下之意是:人心不如马。

  • 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 【宋】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 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 范小青《我们到李干什么》经典散文全集

    我们到李市干什么 李市是隶属于常熟古里镇的一个小村落,既普通到不能再普通,又典型到不能再典型,小桥流水人家,老街旧檐古墙,年轻人

  • 国学名句“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出处和解释

    【名句】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 语出唐代孟郊《上包祭酒》诗。我希望能凭借黄鹤的翅膀,直上九天,尽情翱翔。两句诗表达了不愿碌碌一生,志在攀登高峰的壮烈情怀。黄鹤:传说为仙人所乘的一种鹤。

  • 李商隐《拟沈下贤》全诗赏析

    千二百轻鸾,春衫瘦著宽。倚风行稍急,含雪语应寒。带火遗金斗,兼珠碎玉盘。河阳看花过,曾不问潘安。

  • 俞安期《漓江舟行》原文|赏析|鉴赏|解读|意境

    俞安期《漓江舟行》 俞安期 桂楫轻舟下粤关,谁云岭外客行艰? 高眠翻爱漓江路,枕底涛声枕上山。 漓江,地处广西,北起兴安,南至梧州,其间四百三十七公里,蜿蜒曲折,如带若练,处处群山环抱,奇峰夹岸。特别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