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溪上作》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陆游溪上作
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①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浮沉酒盏中。②
【注释】 ①筇(qiong穷):竹杖。②东山、七月:都是诗经里的诗篇,一首讲戍边军士,一首讲农夫生活。此处借指国事民瘼。
【译文】 荒寒的小溪边,伫立着一个白发老翁;一根竹杖,撑持着他伛偻的身影。远山夕阳西下,原野一抹灰青;平沙上乌鸦飞起,黑色遮蔽了苍穹。国事民瘼,使人忧心忡忡;可惜一介书生,竟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想一想戍边的将士,贫困的百姓,总不忍浮沉酒杯,虚度残生!
【总案】 放翁诗豪健轩豁者多,深沉凝重者少。此诗属于后一种风格,历代入选频率不高,而钱钟书独列入宋诗选注,盖皆由于此。后四句直陈议论,其志可嘉而诗味无多,妙在前四句。首二句写诗人自我形象。伛偻、白发,写其衰老之相,以荒山野水为背景,更增加了悲凉气韵。次句“暮年心事一枝筇”,当作一意解会。“一枝筇”虽然也是衰老的象征,而其意不在写老态,不然即是多余的重复,从句法看,是说晚年的满腹心事,都凝聚、寄托在这一枝竹杖上了。句法意味,与谢灵运游南亭诗的“药饵情所止”、放翁衰疾中的“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颇为相近。回想起少年时气吞残虏的拏云心事,拔剑起舞的豪气英风,也许仍会激动不已;而蓦然瞥见溪水中伛偻的身影,手中的一枝竹杖,却是万念俱灰,欲说还休。这“一枝筇”份量极重,它把诗人壮岁虚捐、奄忽就衰的失落感,把人事蹉跎、功业难成的悲愤,把诗人其他以书愤感愤等为题诗中所抒写的内容,全部凝聚在这一根竹杖上了。次联写诗人眼中之景。山衔落日,平芜横野,既是暮年光景的写照,也给人带来一种悲怆苍凉的意绪。“鸦起平沙黑蔽空”,抑或写实,却隐含有群小当道,不见天日的寄托。总起来看,与“白发未除豪气在”,“老子犹堪绝大漠”等诗句相比,这首诗的情调似乎低沉。其实不是低沉,而是深沉;也不是美人迟暮的感伤,而是烈士暮年的悲愤;二者似乎相去不远,而固自有别。
-
国学名句“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官长也 语出《慎子·内篇》。设置天子是为了天下,而不是设立天下而为了天子;设置国君是为了国家,而不是设
-
陈子昂《白帝城怀古》 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坐思何穷。 怀古,即思念古
-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出处】唐杜牧《 赠别二首其一 》。 【意思1】身姿轻盈袅娜,芳龄十三有 余,就好像早春二月在枝头含苞欲放的 豆蔻花。娉(pīng)娉袅(niǎo)袅:形容女
-
东晋时,有个名叫郭文的人,从小喜爱游览山水,常常一个人跑到深山密林中十多天不回家。长大后,他的这个喜好有增无减。待到父母死后,他辞家远游,踏遍名山大川,最后在吴兴余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大避山中深
-
北楼千尺午犹寒,冉冉飞尘不可干。横望沧溟了无际,贵人休向画图看。
-
和大怨,必有余怨。以德报怨,安可以为善 ① ? (《老子·七十九》) 【注释】 ①和:调和。以德报怨:原文为“报怨以德”。孔子在《论语》中说,应该“以德报德,以直(正直)报怨”。 【译文】 调和了深仇
-
唐白居易 元和十年 ① ,予左迁 ② 九江郡 ③ 司马 ④ 。明年 ⑤ 秋,送客 湓浦口 ⑥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 ⑦ 然有京都 声 ⑧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⑦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
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 [3] ,与侯妾卫媪通 [4] ,生青。 青同母兄卫长子,而姊卫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 [5] ,故冒姓为卫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卫媪。媪长女卫孺,次女少
-
零露泫月蕊,温风散晴葩。春工了不睡,连夜开此花。芳心谁剪刻,天质自清华。恼客香有无,弄妆影横斜。中山古战国,杀气浮高牙。丛台余袨服,易水雄悲笳。自従此花开,玉肌洗尘沙。坐令游侠窟,化作温柔家。我老念江
-
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 夜掩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 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 日晚鸊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 无论是探讨李商隐的创作思想还是研究中华民族史,这首诗都具有极为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