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
汤、散、丸各有所宜,古方用汤最多,用丸、散者殊少。煮散,古方无用者,惟近世人为之。大体欲达五脏四肢者莫如汤,欲留膈胃中者莫如散1,久而后散者莫如丸。又无毒者宜汤,小毒者宜散,大毒者须用丸。又欲速者宜汤,稍缓者用散,甚缓者用丸。此其大概也。
近世用汤者全少,应汤皆用煮散。大率汤剂气势完壮,力与丸、散倍蓰2。煮散者一啜不过三五钱极矣3,比功较力,岂敌汤势? 然汤既力大,则不宜有失消息4。用之全在良工5,难可以定论拘也。
1膈胃:指胸腹部。2倍蓰(xi):五倍。3啜(chuo):饮。4“则不宜”句:意为应严格掌握药量。5良工:指高超的医术。
【析点】 沈括是我国宋代的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除此之外,他对祖国的医学、中草药也颇有研究。在梦溪笔谈之中,有关医道和药物的篇章有三十余篇,且都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后,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多有创意。本文对中国医药传统制剂——汤、散、丸等适宜治疗何种病症、应用范围、效能大小、药性速缓等诸多方面给我们论述得一清二楚;就连服药时的方法、禁忌、药性的负效应,都作了交待。对如何斟酌药型、药量,则“全在良工”,正是中医“对症下药”、“因人而易”辨证施治的道理。从这些可看出:沈括有丰富的药学及临床经验,宛如一位医道高明的医生
-
玉女捣仙衣,夜下青松岭。山深风霞寒,月杵遥相应。露踪杳可寻,片石秋光莹。
-
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熊生尉淇
-
作者: 曹增渝
-
蒙蒙春雨湿邗沟,篷底安眠昼拥裘。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
-
凤城烟雨歇,万象含佳气。酒后人倒狂,花时天似醉。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何事独伤怀,少年曾得意。
-
长沮、桀溺耦而耕 ① ,孔子过之 ② ,使子路问津焉 ③ 。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 ④ ?” 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
-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出处】唐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 【意思1】露水浓重,沾湿了蝉的羽翼, 难以向前飞;大风呼号,蝉的叫声容易沉没。 【意思2】露重沾湿了蝉的羽翅,难以飞进,风大使
-
江上孤峰蔽绿萝,县楼终日对嵯峨。丛林已废姜祠在,事迹难寻楚语讹。空余一派寒岩侧,澄碧泓渟涵玉色。野僧岂解惜清泉,蛮俗那知为胜迹。西陵老令好寻幽,时共登临向此游。欹危一迳穿林樾,盘石苍苔留客歇。山深云日
-
《礼记》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其中的《礼器第十》是讲述礼器的章节。该章节记录了古代礼仪中使用的各种器物,包括鼎、鐘、磬等。通过学习《礼记》,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礼仪的重视,以及他们对器物的崇尚。探究古代礼器的意义和用途,对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
忽惊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红。苦战知君便白羽,倦游怜我忆黄封。年来齿发老未老,此去江淮东复东。记取六人相会处,引杯看剑坐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