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的意思,出处,故事
① 吹牛中的“牛”指的是蜗牛,“蜗牛”是一种俗称,尔雅·释虫中称作“螔(yí)蝓”,郭璞注云“即蜗牛也”。南朝梁·顾野王玉篇中也有“蜗牛即螔蝓”的注释。“蝓”作为螔蝓的简称,其读音今同“鱼”,而唐代著名训诂学家陆德明在其所撰的经典释文中,则明确注明:“蝓,音揄、刘,又音由。”
上古时候,人们常用蝓的外壳制成吹器,其发声大而洪亮。由此,后来就以“吹蝓”来比喻口出大话。“蝓”不仅读音与“牛”相近,而且其俗称为蜗牛,又与它的头部有触角颇似牛首有关,加上牛具有形体与力气都大的特点,故“吹蝓”和“吹牛”也就相通了。
吹牛即吹蝓,还可以佛教用语“吹法螺”来佐证。辞海中即有“吹法螺”条目,注为“法螺即螺贝,吹之声能及远”,比喻佛之说法广为大众接受。
② 据元史记载,元将石抹案只攻宋叙州(今四川宜宾市),宋将横截长江,元军不得渡,“案只聚军中牛皮,作浑脱及皮船,乘之与战,破其军,夺其渡口,为浮桥以济师”。当时,生长在漠北草原的蒙古人只会骑马,不会造船,每逢涉水,便以浑脱为船。那么,浑脱又是什么?叶子奇草木子谓:“北人杀小牛,自脊上开一孔,逐旋取去内头骨肉,外皮皆完。揉软用以盛乳酪酒湩,谓之浑脱。”浑脱就是小牛的皮。由于只在脊背上开一孔,其他地方仍旧完好,因而盛酒盛奶,都没有洒漏之虞。遇到渡河时,只须用嘴对准小孔吹气,等牛皮鼓胀后,用绳子紧扎小口,便是一只小船了。于是从那时起,就有了“吹牛皮”一语。刚开始,是仅就吹牛皮袋子而言。
-
梅雨,是江南的“特产”,就像当地节令的瓜果蔬菜,什么季节栽种,什么季节生长,什么季节成熟,都是大自然设定好了的。 每年的六、
-
除了西门庆和金、瓶、梅等主要人物,宋惠莲是少数几个作者用浓笔重彩皴染的形象之一。本段共五回,包括了她全部的故事。就如二尤的故事在《红楼梦》中只是一段插曲一样,宋惠莲的故事在《金瓶梅》中也只是一段插曲,
-
善言卷二十善言卷二十 【原文】 唯口有枢,智则善转。孟不云乎:言近指远。组以精神,出之密微。不烦寸铁,谈笑解围。集《善言》。
-
越娥红泪泣朝云。越梅从此学妖嚬。腊月初头、庾岭繁开後,特染妍华赠世人。前溪昨夜深深雪,朱颜不掩天真。何时驿使西归,寄与相思客,一枝新。报道江南别样春。
-
我在春天的绿荫下见到她, 我用蔷薇花带系住她: 她并未察觉,仍在微睡。 我瞅着她;我的视线 使我的和她的生命相连: 我感觉到,却不明白。 可是,我对她默默低语, 沙沙抖动蔷薇花带: 于是她从微睡中醒来
-
扈从登封途中作 帐殿郁崔嵬,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夜火杂星回。 谷暗千旗出,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终乏掞天才。
-
【原题】:八日渡洛登南山观喷玉泉会寿安县张赵尹三君同游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习古诗词的反思,内容包括学习古诗的感受或感想,学习古诗后的感想和收获,读古诗词有什么反思和收获。古诗文的培训让我们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这群新时代的学生浸润在浓浓的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从优秀古典诗文中摄取着精神的玉露甘泉,滋
-
深深庭院清明过。桃李初红破。柳丝搭在玉阑干。帘外潇潇微雨、做轻寒。晚晴台榭增明媚。已拼花前醉。更阑人静月侵廊。独自行来行去、好思量。
-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作品赏析[注释](1)著作佐郎:官名。梁王:武三思,武则天异母兄之子,封为梁王。东征:指征讨契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