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撞钟》全文和鉴赏
·袁枚·
陈公树著,任汀漳道时,海上忽浮一钟至,大可容百石。人以为瑞,告之官,遂于城西建高楼,悬此钟焉。撞之,声闻十里外。选里中老民李某,掌守此楼。亡何,海水屡啸,陈公以为金、水相应,海啸者,钟声所召也。命知县用印封闭此楼,并严谕李叟,不许人再撞。有美少年常来楼中,与李闲谈。偶需食物之类,往往悬空而至,李知为狐仙。忽起贪心,跪曰:“君为仙人,何不赐我银物,徒以酒食来耶?”少年晓之曰:“财有定数,尔命穷薄,不可得也。强且有灾,将生懊悔。”李固请不已。少年笑而应曰:“诺。”少顷,见几上置大元宝一锭,嗣后,少年不至矣。李大喜,收藏衣箱中。一日,邑宰路过,闻撞钟声,怒李守护不谨,召而责之,笞十五板,李无以自明。归视印封,完好如故,然业已受笞,闷闷而已。未几,邑宰又过,楼上钟声乱鸣。遣役视之,并无一人,邑宰悟曰:“楼上得毋有妖乎?”李无奈何,具以实告,命取宝视之,即其库物也。持归复所,钟不复鸣。
[选自子不语]
●●狐撞钟这篇小说在艺术结构上就很有特色,它是以一物即“钟”带起全篇来结构作品的,物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写物更是写人,使之层层递进,步入高潮。
小说开始介绍了钟的由来,在陈公树任汀漳道时,海上浮出一个大钟,能容纳百石,人们认为这是吉祥之物,官府就在城西建高楼悬挂此钟,每次撞钟,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可见钟之大,由此引出有关的人,那就是乡中老民李某,命之掌守此楼,但此钟也带来了祸害,就是每每撞之,海啸就常出现,于是不许再撞,并用印封闭此楼。这时作者笔峰一转,避开钟而插入“其它”的事,此时出现了一个美少年,“偶需食物之类”,“往往悬空而至”,正常人何以能悬空,狐仙之所以为狐仙,就在于他比一般人有高超之处,李某知他是狐仙,但还是贪心大发,跪下向狐仙求银物,这个幻化的美少年回答说:“财有定数,尔命穷薄,不可得也。强且有灾,将生懊悔”,这里就造成悬念,果真有灾否?李某的贪心仍没被压制,反而更强,直至得到了大元宝一锭,幸灾乐祸。情节发展至此,读者丝毫不会猜想这与“钟”有何联系,但这正为下文的展开做了极好的铺垫。紧接着奇事出现了,这奇事都围绕着“钟”展开,一次是邑宰路过,听见撞钟声,认为是李某守护不严,责打他十五板,李并不知何故,因为印封完好如故,只是十分纳闷,这里矛盾冲突已有发展,没过几天相同的事又出现,而且“钟声乱鸣”,“乱鸣”已比前面钟声响加深了一步,这里形成矛盾的高潮,邑宰派人查看,并无一人,猛然醒悟,有妖在此,这恰好照应了上面那段看似与钟无关的情节,如果没有美少年出现,没有李某的索财,也就没有奇事,最后李某把大元宝交出,这钱原来正是钱库里的物品,如美少年所言:“强且有灾”,祸果然而至,钟从此再也没有无故鸣响,这里作者也鞭笞了李某的贪财,促人警省,告诉人们图谋不轨,必有报应。小说就是这样以钟为线索来结构的,依靠它,串连了整个情节,依靠它,推动了矛盾冲突的发展,依靠它,造成了悬念,钟成了结构全文的关纽,使小说体现了完整而联贯的意脉。
此外,小说的语言质朴无华,小说的故事情节叙述时全用自描手法,正如鲁迅评此书所说:“其文屏去雕饰,反近自然。”例如描写狐仙只写了“往往悬空而至”,写邑宰经过时的钟声,只用“乱鸣”二字形容,丝毫没有夸张的描绘和华丽的词藻,娓娓而谈,曲折毕现,给人以简炼清新之感。
-
溪水清涟树老苍,行穿溪树踏春阳。 溪深树密无人处,唯有幽花渡水香。 ①此诗写天童山溪的一朵小花,虽无人欣赏,却发出阵阵的幽香。此情此景,颇堪玩味。
-
何事苦萦回,离肠不自裁。恨声随梦去,春态逐云来。沉定蓝光彻,喧盘粉浪开。翠岩三百尺,谁作子陵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表,内容包括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含义,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植物类2、动物类3、乐器类4、自然类5、场所类 植物类(比喻或象征):芳草、芭蕉、梧桐、松柏、竹子、梅花、兰花、菊花、
-
(孔)子曰:“《关雎》 ① ,乐而不淫 ② ,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二十) 注释 ①《关雎》是《诗经》的首篇,诗中运用起兴、排比的手法,借助想象,描写了一位男子追求他心目中理想女性而不得的忧思,
-
此词抒写的是居者思行者的情怀,但它同其他同类主题的作品比较,在技巧上自有特色。作者在词中运用层层开剥的手法,把人物面对的情感矛盾逐步推上尖端,推向绝境,从而展示了人生当中不可解脱的一种深沉的痛苦。 上片起首两句将物与人比照起来写,意
-
【原题】:岳庙斋宫与崔伯宪都官王正甫殿丞饮别二君各以诗送行席上作短篇奉答
-
陈德武《望海潮·二调寄别浔郡曾教论子振,李训导宗深》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望海潮·二调寄别浔郡曾教论子振,李训导宗深其一南官一载(2),西流万里,离怀孰不伤情。富贵邯郸(3),雨云巫峡(4),回头一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出处】唐杜甫《 春夜喜雨 》。 【意思】春雨绵绵, 乌云覆盖着田野小路,一片漆黑。江面笼罩在黑暗中,只有船舱里的灯 火独自通明。面对这将要下
-
【原题】:以堰事走永康宿金马早行见雪山排霄极明丽因感行役之苦邛守程叔达郎中便民五事欲牛马溪转船朝廷下其议於师臣监司不知众议佥谐事也
-
远客来自南,游尘昏岘首。过关无百步,旷荡吞楚薮。登高忽惆怅,千载意有偶。所忧谁复知,嗟我生苦后。团团山上桧,岁岁阅榆柳。大才固已殊,安得同永久。可怜山前客,倏忽星过溜。贤愚未及分,来者当自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