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屋贵客》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禇公于章安令,迁为太尉记室参军,名字已显而位微,人未多识。公东出,乘估客船,送故吏数人,投钱塘亭住。尔时吴兴沈充为县令①,当送客过浙江。客出,亭吏驱公移牛屋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问:“牛屋下是何人物?”吏云:“昨有一伧父,来寄亭中,有尊重客,权移之。”褚因举手答曰:“河南褚季野。”远近久承公名。令于是大遽,不敢移公,便于牛屋下脩刺诣公②,更宰杀为馔具。于公前鞭挞亭吏,欲以谢惭。公与之酌宴,言色无异,状如不觉。令送公至界。
(世说新语)
注释①吴兴——在浙江省北部,三国吴为吴兴郡治。②脩刺——递名帖。
赏析这则故事,以较强的戏剧性反映了等级社会中以貌取人的势利嘴脸,同时也表现了一位比较超脱、看破世事者的名士风度。
这则故事的戏剧性由误会产生:褚公是一位“名已显”而“位尚微”的人物,夜投钱塘亭住宿,适值吴兴县今沈充前来,亭吏便把褚公赶到牛棚。不久,沈得知牛棚中之“伧父”乃堂堂名士褚季野,便慌忙脩刺,为馔,且鞭亭吏以谢罪。
在一个以权势为轴心的等级社会中,人的本身价值得不到同类的尊重,亭吏见褚衣着寒酸便目为“伧父”,为讨好县令,便把他从亭中赶到牛棚;而一旦得知其名位便立即刮目相待,视若上宾。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就在这种“天经地义”的陈腐观念中循环往复,这也正是其长期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
这一带有戏剧性的故事本身并无多少新意,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写出了一个不以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意的高人形象——褚季野:亭吏把他赶到牛棚,他安之若素,县令向他赔情谢罪,他也不动声色。即使在酒席宴前,他仍“言色无异,状如不觉”。那么,他何以要举手自报家门呢?那并非要自我炫耀,他是想看看人们嘴脸的变化,瞧瞧人生舞台上的一出小戏借以开心。褚季野早就看透了这个重名不重实、重权不重人、重假不重真的社会的本质,他的戏剧性变化的遭遇是一种社会常态,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必然,因此任尔变幻,我自不动声色,更不动心动情。褚季野确实是比较超脱的。
-
关于古代女子等待丈夫的古诗词(描写古代女子等待打仗的丈夫回家的诗句有什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古代女子等待丈夫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古代女子等待打仗的丈夫回家”的诗句有什么,在古代,比较有名的等待爱人的诗句和故事,讲一个女子独自等她丈夫的诗句。一.《望夫词》年代: 唐 作者: 施肩吾手爇寒灯向影频,回文机上暗生尘。自家夫婿无消息,却恨桥头卖卜人。二.《望夫山》年代: 唐 作者:
-
古文观止·梅曾亮·上某公书 久未肃启 【1】
-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杨继盛,明代爱国将领,曾任南京户部主事,刑部员外郎。杨继盛坚决主张抗击北方鞑靼的入侵,反对妥协误国。先是上疏朝廷,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后又上疏弹劾奸相严嵩,造毒刑,被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杨继盛舍身取义的高尚精神和气节,感动了京城
-
名言: 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 注释: 凌烟阁: 唐太宗李世民把功臣图像画在阁上。 句意: 大丈夫若想芳名永传, 第一是要建立功名而不应该贪图钱财。 出处: 明·杨继盛《言志诗》
-
我闻隐静寺,山水多奇踪。岩种朗公橘,门深杯渡松。道人制猛虎,振锡还孤峰。他日南陵下,相期谷口逢。
-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谷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
-
怅望日千里,如何今二毛。犹思阳谷去,莫厌陇山高。倚马见雄笔,随身唯宝刀。料君终自致,勋业在临洮。
-
自笑客行久,我行定几时。绿杨已可折,攀取最长枝。翩翩弄春色,延伫寄相思。谁言贵此物,意愿重琼蕤。昨梦见惠连,朝吟谢公诗。东风引碧草,不觉生华池。临玩忽云夕,杜鹃夜鸣悲。怀君芳岁歇,庭树落红滋。
-
蜀道后期张说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张说(667—730),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州),世居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