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苍髯如戟”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苍髯如戟
【出典】 南史卷二八褚裕之传附褚彦回传:“山阴公主淫恣,窥见彦回悦之,以白帝(宋废帝)。帝召彦回西上阁宿十日,公主夜就之,备见逼迫。彦回整身而立,从夕至晓,不为移志。公主谓曰:‘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彦回曰:‘回虽不敏,何敢首为乱阶。’”
【释义】 南朝宋时,褚彦回娶宋文帝女,拜驸马都尉,除著作佐郎,累迁秘书丞。景和中,山阳公主逼淫不遂,乃有“君须髯如戟,何无丈夫意”之嘲。后因借咏有丈夫气质的男儿。
【例句】 ①湖海平生,算不负、苍髯如戟。(辛弃疾满江红·送郑舜举郎中赴召1871)这里活用典故,称美郑舜举确有男儿气概。②看风流仗屦,苍髯如戟。(辛弃疾满江红·呈茂中,前章记广济仓事1936)这里用“苍髯如戟”刻写赵茂中(嘉)年事已高而风流不减。
-
这首词是写别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在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候多,难得团圆。这首词的特色,是文人词而富有民歌风味。民歌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不用典故,是
-
【注释】:这是一首应制词 。如同试帖诗“赋得体”那样,“应制体”主要是应皇帝之命而作,内容基本上是为皇上,权臣歌功颂德,没有新意可言,因而得不到人们的好评。古来应制诗词盈千累万,能流传下来并为人们所传诵的实是寥若晨星 。吴琚这首“观潮应制”
-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作品赏析恨落晖:一作叹落晖。独沾衣:一作泪沾衣。这首诗是唐武宗会
-
不知道庭院里今朝落下了雪花(庭霰:指落在庭院里的雪花),还以为昨夜庭院枝上开了花,比喻生动、贴切
-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郑愁予《赋别》 3、曾经沧海难为水
-
春夜 金炉香烬漏声残, 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 月移花影上栏杆。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086年),
-
【3301】历代经济变革得失(吴晓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2 3万字 2016年11月第1版,49元)△本书对中国历史上十数次重大经济变化的种种措
-
柳宗元 房生直温,与予二弟游,皆好学。予病其确也,思所以休息之者。得木局,隆其中而规焉,其下方以直。置棋二十有四,贵者半,贱者半。贵曰上,贱曰下,咸自第一至十二。下者二乃敌一,用朱、墨以别焉。房于是取
-
把两件或几件本不相干的事情混为一谈,用以推动情节发展,增强文章的戏剧效果。误会属于巧合的一种,有较强的感染力,在小说或戏剧中运用广泛。误会的产生需要两组相互对立的事件之间发生联系,相互干涉,合理地运用
-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