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儿侄》原文|翻译|赏析
明·祝世禄1
尔兄弟齿不居人后2,学不居人先,抖策精神3,观摩师友,研究经史,毋虚掷4,毋杂好。忆昔我兄弟,丁汝兄弟之年5,顶头笠向赤日中,采山灌圃,形容黧黑6,毛发焦黄。吾盖十有九岁而受书,汝叔受书更后。时汝祖汝祖母拮据教我两人7。吾两人夏无葛8,冬无炉,朝夕不辍,以有今日。汝兄弟乃得垂髫就傅9,把旧书向北窗披风而哦,是汝兄弟受享,过我兄弟远甚,而或勤劬少逊10,可乎不可乎?警醒我言,慎勿等于过耳蚋也11。
1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明万历十七年进士。工诗,善草书,有环碧斋诗集及“尺续”三卷。本文选自后者。2年龄。3抖策:振奋。4毋(wu):无。5丁:当。6黧:黑。7拮据:境况窘迫。8葛:丝织物,代指夏衣。9垂髫(tiao):指童年。就傅:从师,即上学。10劬(qu):劳苦。11蚋(rui):一种小飞虫。
【析点】 作者看到儿侄“齿不居人后”却“学不居人先”,便写了这封短信,勉励他们振奋精神,矢志于学。
作者首先回顾了自己早年艰苦求学经历:少时生活拮据,打柴种菜,“十有九岁方受书”。虽“夏无葛、冬无炉”,犹朝夕不辍,终学有所成。接着以之与子侄们“垂髫就傅”、“把旧书向北窗披风而哦”的优越学习环境进行比较,寓理于事;以事明理,教诫后辈要“毋虚掷,毋杂好”,勤劬不可少逊。信末老人家更告诫子侄,不要将自己这一番话等同于过耳飞虫,比喻亲切生动,更见长者教诲后辈的一番苦心。
全信立言得体,循循善诱,如话家常,平易而不失长辈尊严;出语恳切,语短情长,字里行间寄予了作者对后辈的诚挚劝勉与殷殷厚望,读来十分感人。信中作者在极为艰苦的环境中‘朝夕不辍”、刻苦攻读的求学精神,直到今天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作者对后辈“毋虚掷,毋杂好”的谆谆教诫,于今天的学子亦不无启迪与警策作用
-
我携一樽酒,独上江祖石。自从天地开,更长几千尺。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长垂严陵钓。寄谢山中人,可与尔同调。
-
作者: 戎耀文刘二龙 【本书体例】
-
一树桃花开了,开在木窗前,像一页诗经。每年的春天,我总喜欢去看桃花,桃花是春天的主角,少了它,总觉春天缺了点什么。一进入桃园,便被
-
作者: 〔美国〕德莱塞 【原文】: 它是沉默的,我的
-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格,不同的诉求。对君子晓以大义,对小人用利益诱惑。对待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
天仙碧玉琼瑶①,点点扬花②,片片鹅毛③。访戴归来④,寻梅懒去⑤,独钓无聊⑥。一个饮羊羔红炉暖阁⑦,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⑧,你自评跋,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①碧玉琼瑶:形容雪的晶莹洁白。
-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馀里。龙媒昔是渥洼生,汗血今称献于此。苑中騋牝三千匹,丰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无,每岁攻驹冠边鄙。王有虎臣司苑门,入门天厩皆云屯。骕骦一骨独当御,春秋二时归至尊。至
-
欧阳永叔河南府司录张君墓表 故大理寺丞、河南府司录张君,讳汝士,字尧夫,开封襄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生古诗词七,内容包括初中生7首必背古诗,中学生必背古诗词七言律诗,《初中语文必背古诗文50篇》7收古诗词。对不同的作文题目有不同的要求。 .得饶人处且饶人 醒世恒言卷五 明 冯梦龙 但行刻薄人皆怨 能布恩施虎亦亲 奉劝人行方便事 得饶人处
-
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当他看见正从东头走来,嘴里照例扰嚷不休的邢幺吵吵的时候,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 使他发生这种异状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为了种种糊涂措施, 目前他正处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