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种树郭橐(tuó)驼传。
仇之:以之为敌。
【赏析】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写的一篇人物传记,文章通过郭橐驼栽培、管理树木的方法,说明为官治民的道理,与顺应树木自然生长的天性一样,应该顺应民情,减轻百姓的负担,而不要采取那种自以为爱民的作法,无端增加他们的负担,甚至危害百姓: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意思说:虽说是想爱护它,其实是害了它;虽说是担心它,其实是仇恨它。
郭橐驼种的树,成活率高,长得高大茂盛,果实也结得又早又多。其他人种的树就达不到这种效果。究其原因,是他有一套成功的经验:顺其天性。也就是说,刚开始栽种时,要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培育,根要舒展,要用熟土,培土要平,土要砸密实,爱之“若子”;而种完之后,则应该“若弃”,如同扔掉一样,就不必再照管它了,也不必担心它不能成活。这样,树木的天性没有被破坏,它的本性就能够得到发展。
其他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不是撒手不管,就是太过关心,什么都放不下。 早晨去看看,晚上去摸摸,甚至用指甲抠破树皮来检验树的死活,或者摇动树根来观察土是否培实,结果适得其反。虽想爱护它,却破坏了树的本性,实际是害了它;虽是担心它,却压抑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实际是与它为敌,自然生长不好。
作者写种树的道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寓理于事,将种树之道“移之官理”,表达自己要求革除苛政,使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治主张。同时劝诫当权者,应该顺应百姓的要求,减少政令滋扰,而不能像郭橐驼指出的那样,只看到那些做官的喜欢颁布繁多的政令,表面上似乎是爱民、忧民、恤民,其实是虐民、扰民、损民,带给百姓的是无尽的痛苦和灾难。
由此引申出两个哲理:一是办事要顺天致性,遵循事物的自然发展规律;二是动机和效果要统一,不要好心办了坏事。
-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五十九
-
江柳非时发,江花冷色频。地偏应有瘴,腊近已含春。失学从愚子,无家住老身。不知西阁意,肯别定留人。西阁从人别,人今亦故亭。江云飘素练,石壁断空青。沧海先迎日,银河倒列星。平生耽胜事,吁骇始初经。
-
春暖花开,我等你来人间最美四月天。4月,催开了桃花,明媚了芳华。今天,我就站在这一片桃林中,对着亲爱的你,轻轻地呼唤,等待你的到来
-
《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蠹如蟊(mao矛)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政(正)可
《学不至道,而日以规规小智穿凿傅会,如蛆蠹如蟊(mao矛)贼以自适。由君子观之,政(正)可怜悼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
-
田园不事来游宦,故国谁教尔别离?独倚关亭还把酒,一年春尽送春时。
-
彩云之南的傣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数较多、极富区域特色的一个民族,这里不仅有热带雨林孔雀大象和婀娜多姿的凤尾竹,傣族的味道也是一道
-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叔子神犹
-
全词上半写景,下半抒情,但情中有景,景中有情,回环胶合,将被咏主体秋柳讲深讲透,感情沉挚,充分达到了体物缘情的效果。
-
君子贵从俗,小官能养贤。无惭折腰吏,勉食落头鲜。困有亨之理,穷当志益坚。惟宜少近祸,亲发况皤然。
-
黑花满眼丝满头,早衰因病病因愁。宦途气味已谙尽,五十不休何日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