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书法与人品》
〔明〕李日华
姜白石论书曰:一须人品高。文徵老自题其米山曰:人品不高,用墨无法。乃知点墨落纸,大非细事。必须胸中廓然无一物,然后烟云秀色,与天地生生之气,自然凑泊笔下,幻出奇诡。若是营营世念,澡雪未尽,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也。
——紫桃轩杂缀
〔注释〕 米山:宋代书画家米芾及子友仁,皆善画山水,所作疏秀脱俗,自成一派,世称为米家山,简称米山。这里指山水画。 凑泊:会合、聚集。 澡雪:清洗,洗涤。
唐人裴行俭有句名言:“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南宋词人姜夔(字白石)论书、明代书画家文徵明题画,均本于裴氏之观点,李日华这则笔记中的论述,也是强调作家、书画家应把个人修养放在第一位。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的确,每个人写出的字都各具特点,不尽相同。作为创造性艺术的书法作品更是如此。唐代草书圣手怀素平生气概轩昂,性情通疏,其书飘逸飞动,跌宕多姿,时人称誉为“醉仙书”;唐代楷书名家颜真卿雄肆笃实、宏伟端庄的字体,原本于他刚正不阿、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而元代赵孟一身媚骨,其书则绮丽媚柔。字如其人,究其原因,就在于运笔点墨看似简单,其实正是一个人美学趣味的形象反映。而美学趣味的形成,则又与人的思想品格、性情气质乃至学识修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历代书法家都十分强调在谙熟技法的同时,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书法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书法家进行创作时,必须屏气凝神,排除一切尘杂之念。只有进入思想纯净、精神集中的最佳状态,才能创作出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佳品。反之,即使每日临池泼墨,发奋苦练,也难以摆脱尘俗的匠气。
书品出于人品,人品制约着书品。这个道理,值得深思。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译文】 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
-
娉娉褭褭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
二三物外友,一百杖头钱。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促席鸾觞满,当炉兽炭然。何须攀桂树,逢此自留连。
-
李伯元 在数以千计的晚清小说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当首推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这不啻是一篇讨伐当时官场的檄文,把官场的丑恶罪状全都说尽了” (阿英《晚清小说史》)。当时的评论家们认为,这部书是官
-
古文·洛神赋并序 曹植黄初三年,余朝京师(1)
-
子瞻书困点新茶。
-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
何处人事少?西峰旧草堂。晒书秋日晚,洗药石泉香。后岭有微雨,北窗生晓凉。徒劳问归路,峰叠绕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