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朱敦儒《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和意境解读
(宋)朱敦儒
鹧鸪天·我是清都山水郎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留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是一个性爱自由、不喜拘束的诗人,颇有西晋名士风度。从这首词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崇尚自然、鄙薄功名的个性和品格。朱敦儒的学问人品俱佳,青年时代即以布衣负重名。靖康时召至京师,旋即辞官还山,南渡后高宗又给他官做,他又辞而不就;后来避乱居南雄时,因朝廷屡次征召,做过秘书省正字和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但不久他又辞去了。从词人的生平经历来看,他所写的都是真实的思想感情,他确实是一个“何曾着眼看侯王”的“疏狂”之士。此词正是他思想行为的坦诚自白。
从风格的继承性上来看,朱敦儒不似陶渊明的恬静淡泊,倒与李白的狂放洒脱比较接近。本词上阕词人就把自己比作天上的谪仙。“我是清都山水郎”,开首一句便以自豪的口吻点明自身心性喜爱山水,但却不直陈其意,而借用幻想的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出之:“清都”乃是与“红尘”相对的仙境的代名词,词人把自己称作原是在上天掌管山水的官员。正因为如此,老天才赋予他疏淡狂放的性格;“天教分付与疏狂”表明他的个性系先天所具有,万难改变以迎合尘俗。“曾批给雨支风券”二句是对首句的具体铺写,既为“清都山水郎”,那么掌管何事呢?批阅“给雨支风”的文券,屡上“留云借月”的奏章,这样便非常富有情趣地写出了词人对以风、雨、云、月为代表的大自然的热爱,而且十分完满地完成了首句那个奇妙的豪情满溢的比譬。
下阕由富于浪漫色彩的幻想性的描绘回到现实感情的抒写,而仍透露着浪漫主义的气息。“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这些铮铮有力,气干虹霓、充满豪情的诗句,足以倾泻词人心中积郁的块垒。他不由令人想起李白那些“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的名句。朱敦儒之词无疑是上述意蕴的高度概括和精辟浓缩,而又如此流畅、铿锵,富于独特个性。“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是词人热爱人间自由浪漫生活最美的自由,前句“玉楼金阙”乃与上阕相照应,表明曾是“清都山水郎”的词人也懒于回到那高处不胜寒的琼楼玉宇之中,头插梅花醉卧洛阳的生活,那该更令人留恋神往呵!
-
我爱鸟。 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现在这样有闲的人少了)。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闲,却是那鸟的苦闷。胳膊上架着的鹰,有时头上蒙着一块皮子,羽翮不整的蜷伏着不动,哪里有半点瞵视昂藏的神
-
注解《论语》并阐释哲理思想的著作。十卷与二十卷本共存。三国魏何晏等撰。成书于东汉齐王芳正始年间。 关于《论语集解》的作者,有人认为系何晏一人所撰,此属误解。《论语集解》书前载何晏奏进《论语集解序》,题
-
【题解】 唐词篇名。白居易作。宋黄升说:此词上四句皆说钱塘景。(《花庵词
-
名言: 静默可以补病,眦可以休老,宁可以止遽。 注释: 眦(zi) : , 本亦作搣(灭)。眦即今按摩术。 句意: 心静可以调补疾病, 按摩可以防止衰老, 宁静可以平息急躁。 出处: 战国《庄子·外物
-
一 属于雪的这个季节刚刚到来,草木的颜色便开始做一道减法。减去红,减去绿,减去张扬的绚烂,减去鲜活的丰盈,然后剩下灰,剩下白。天
-
君陈第二十三君陈第二十三 【原文】 周公既没,命君陈分正东郊成周,作《君陈》。王若曰:“君陈!惟尔令德孝恭。惟孝友于兄弟,克施
-
即中英《江宁条约》,是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山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与英国代表璞鼎查在英舰汉华丽号签订
-
京城三日雨留人,吴市门前访子真。赤脚长须俱好事,新诗软语坐生春。邺侯久有牙签富,太史犹探禹穴新。不惜为君挥尺素,却忧善守备三邻。
-
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高风下木叶,永夜揽貂裘。勋业频看镜,行藏独倚楼。时危思报主,衰谢不能休。 作品赏析【鹤注】当是大历元年夔州作。【顾注】诗言江上倚楼,此夔州西阁所作也。江上日多雨①,萧萧
-
王梵志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是一首描写坟墓、吟唱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