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境界
涅槃的实在意义是出离生死、永断轮回,而世上所有的众生都是有限的,都免不了流转生死。要想达到出离轮回,就必须使肉体与心灵都绝对消失,也就是纯粹寂灭的状态。至于这种状态究竟是怎么回事,是不可能为流转于生死之中的众生所理解的,也是无法向俗人言传的。故此也就没必要讨论。初期佛教与小乘佛教都认为,以文字、言语描述涅槃是不可能的,强加的描述也只能是妄语。
大乘佛教产生。大乘佛教认为,小乘佛教对涅槃的理解突出了其寂灭义,是正确的。但是这样一来,涅槃与现实世界的界限过分清楚,便使人过于执著轮回与寂灭、世间与涅槃之间的分别,将两者当成两个绝对对立的两端(两边),由此产生了种种执著和偏见,不利于众生觉悟成道。大乘中观学派突破了这种执著、狭隘的涅槃观念。其创始人龙树,提出无分别、不执著,离诸两边见而至中道实相的思想。他认为涅槃与世间本性是一,无有分别,涅槃实际即世间实相,世间的实相即寂灭的涅槃,涅槃即世间的实相,不可离开世间而寻求作为世间本性的涅槃,世间虽流转生死,现为“假有”,但其真如本性并未迁变。只要去除分别妄念,就会理解世间的本性,了知世间性本空寂,自然进入涅槃境界。同时,由于涅槃即世间诸法的实相本性,要想趋向涅槃就必须理解所有众生和事物。涅槃不再是个人的狭隘的理想境界,而是整体的解脱与觉悟之果。因此,要想达到涅槃就必须了知诸法、度脱众生,若一法不解,则不得涅槃,若一众生不得度,则不入涅槃。大乘菩萨自身已然觉悟,可以进入无余涅槃,不受生死,但为了救度众生,又不住涅槃,留在世间,称为“无住涅槃”。由于菩萨已得觉悟,故虽在轮回而不住生死,以其慈悲,虽可人涅槃而又不住寂灭,谓之“悲智双运”。
大乘瑜伽行派即无著、世亲一系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种子”说和“转依”理论,将业力轮回内化为精细的“识”(种子)的流转,认为“种子”(识)通过熏习能够转染为净,逐渐改变,除尽杂染,纯粹清净之后即进入涅槃境界。这种学说把原来涅槃说的由动(流转)到静(寂灭不动)发展为认识上的除染布净,很有特色,其伦理色彩也更加浓厚了。
小乘佛教认为涅槃境界是超言绝象的,反对用文字描述。大乘佛教则从“有”(妙有)的意义上理解涅槃,认为涅槃具有常、乐、我、净四德,还有“常,恒,清凉,不老,不死,无垢,快乐”八种行相,这是对四德的扩充。涅槃既然是人生最高的理想境界,自然是与人的基本愿望一致的,寂灭只是涅槃性空的一面,是无生死轮回、杂染痛苦的意思,常、乐、我、净则显示了涅槃妙有的一面,涅槃是最纯粹、最真实的境界,是人类一切美好愿望的最高体现,自然不只是死寂的虚空。小乘佛教对涅槃的理解显示了其远离诸苦的一面,大乘佛教对之的理解则显示了它包容众乐的一面,二者不可偏废。
大乘佛教的涅槃观一方面取消了现实世间与理想境界的距离,将涅槃与世间化为一体,把涅槃下放到世间,消除了其不可企及的神秘主义面目,一方面又把世间提升为涅槃,揭示了其不动不变的本性。将世间有的一面给予涅槃,把涅槃空的一面给予世间,如此涅槃成了包容众乐的现实追求,世间也不再是污浊可怕的地狱,这样就悄悄地改变了一切皆苦的人生观,淡化了罪感文化,将小乘佛教厌弃和否定了的人的追求和愿望又肯定了下来,这一方面是哲理上的深化,一方面是对社会的顺应。大乘佛教的涅槃观与中国传统的乐感文化比较符合,尤其是和中国儒家肯定现实、积极治世的思想相应,因此在中国传播发展很快,成为正统的占统治地位的佛教思想,小乘佛教则始终不能与之相抗。
-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出处】唐杜甫《 画鹰 》。 【意思】系着金属圆轴的画鹰光彩照人,若把丝绳解掉,它好象立即就能飞翔,它悬挂在廊柱上多有气势啊,简直是呼之欲出。
-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珮响入中台。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
-
王涯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 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远戍功名薄,幽闺年貌伤。 妆成对春树,不语泪千行。 形影一朝别,烟波千里分。 君看望君处,只是起行云。 啼莺绿树深,语燕雕梁晚。 不省出门行,
-
天 使 ◆ 庞维尔 三位天使,形象魁伟,不是我们凡人所能想象的。他们负着重要的使命,回旋地飞行在浩渺无涯的太空中,在那儿,一群
-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上,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
《鹧鸪天 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①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③ 【注释】 ①“平冈”二句:王安石《
-
花鸭无泥滓,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黑白太分明。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粱沾汝在,作意莫先鸣。 作品赏析花鸭无泥滓①,阶前每缓行。羽毛知独立②,黑白太分明③。不觉群心妒,休牵众眼惊。稻梁沾汝在,
-
代北寒齑捣韭萍,奇苞零落似晨星。逢盐久已成枯腊,得蜜犹应是薄刑。欲就左慈求拄杖,便随李白跨沧溟。攀条与立新名字,儿女称呼恐不经。(俗有十八娘荔支。)
-
江洪 泽陂有微草,能花复能实。 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 如何霜露交,应与飞蓬匹。 荷花由于性习水,生长于水中,故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美誉,有花中君子、荷花仙子之称。它又与佛教结
-
《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以:因为。愠(yùn):愤怒。君主不可因为一时的怒气而兴师作战,将帅不可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孙子·火攻》:“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