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夜)(冯至)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南方的夜·冯至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我们静静地坐在湖滨,
听燕子给我们讲南方的静夜。
南方的静夜已经被它们带来,
夜的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
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
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
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
这时的燕子轻轻地掠过水面,
零乱了满湖的星影。——
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
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
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
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
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
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
总觉得我们不像是热带的人,
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平寂。
燕子说,南方有一种珍奇的花朵,
经过二十年的寂寞才开一次。——
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
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1929
湖滨。静静的春夜。芦苇蒸发着浓郁的情热。——这就是诗人在诗的开篇为我们画出的南方的夜景图。当时冯至在北京大学任助教,心中蕴积着些许“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冯至诗选·序),它们流进了南方的夜里,流进了这一片静夜的湖水之中,拍击着读者的心的堤岸。对于冯至来说,这忧郁不仅仅来自他对社会现实的不满,而且有着独特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根源。诗人出身清寒,父亲经常失业的忧愁,家庭经济拮据,特别是幼年失母的痛苦,在他心灵上留下了浓重的阴影,仁慈的继母过早地离世,又给他带来新的忧伤。诗人的心理结构与诗的情绪意象的结构呈双向同构,诗中设置的“我”和“你”,都是诗人忧郁心灵的客观对应物。诗人倾注了更多的忧郁在“你”身上:“你说大熊星总像是寒带的白熊,/望去使你的全身都感到凄冷”,“你说,你疑心那边的白果松/总仿佛树上的积雪还没有消融”。而对于“我”的刻画,诗一开始是让“我”和“你”形成一种对比,在“你”忧伤的视野里,“我”为“你”指点了异样的风光:“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请你也嗅一嗅吧这芦苇中的浓味”,“请你看一看吧这湖中的星象/南方的星夜便是这样的景象”,请你听一听吧燕子的歌唱,/南方的林中便是这样的景象”;但这种“我”和“你”的情绪的反差只是为了增添抒情的色调的丰富而已,诗临近结束的时候终于表明,这两个静静地坐在湖畔的抒情主人公,在这和煦的春夜里,他们的感受其实是一致的:“总觉得我们不象是热带的人,/我们的胸中总是秋冬般的沉寂”。很清楚,“我”是作为“你”的映衬而存在的,或者可以说,两者是一种偏正关系。“我”感受到了春夜的温暖,但这温暖终于还是没有融化心头的积雪,它不是反而更凸现了积雪的寒冷吗?机智的诗人向我们表明,这“我”和“你”其实就是双重的“自我”,它们都以诗人忧郁的灵魂为中介,互为沟通,最终融为一体。
这首诗既不是描摹式的再现,也不是直抒式的表现,诗人内心的情感是通过可感的画面中的景象展示出来的。诗人并不是沉溺于忧郁之中而不能自拔,诗中出现的“燕子”这一意象透露了诗人内心的另一侧面:对美好希望的追求。它为诗的抒情画面上的黯淡底色涂上了一抹嫩绿。此时此刻,燕子报春的鸣叫声声,溅落南方的夜的湖里,也溅落诗人的心湖:“这时我胸中觉得有一朵花儿隐藏,/它要在这静夜里火一样地开放!”
-
作者: 韩敬霞 【作家简介】见《摩诃摩耶》。 《戈
-
这首《忆故人》词意与调名相仿佛,为代言体形式,写的是一个痴情女子对故人的忆念。全词深情谴绻,感人至深。 首四句写女主人公深夜酒醒时的情景。“烛影摇红”,写的是夜间洞房深处的静态:当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女主人公刚刚酒醒,睁开惺忪的
-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
-
献赋头欲白,还家衣已穿。羞过灞陵树,归种汶阳田。客舍少乡信,床头无酒钱。圣朝徒侧席,济上独遗贤。
-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非梧桐不止,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古文观止·清文·戴名世·鸟说 余读书之室,其
-
故乡是等同于母亲一样的名词。当我们谈论故乡时,故乡的山水、牛羊都和亲人一样跑在外乡灵魂的前面,庄稼和树木也和别处的不同,总是挺拔和
-
【注释】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会心:内心有深刻体会。 翳(yì)然:树木繁茂遮蔽日光的样子。 濠濮间想:指游玩濠梁、濮水的乐趣。相传庄子游于濠梁之上,垂钓于濮水之中,后人因以“濠濮
-
这是一首清丽委婉的诗。前两句仅凭“采苹”即可想见这是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在落日余晖的江南采着白苹。其中“日落”另有版本为“日暖”。三、四句写女子遇到洞庭归客,而他曾在潇湘遇到了“故人”——即女子的丈夫。后四句是对答。女子问归客,她的丈夫
-
张煌言义帜纵横二十年, 岂知闰位在于阗。桐江空系严光钓, 震泽难回范蠡船。生比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