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关山月》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陆游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②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③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④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⑤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⑥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⑦
【注释】 ①关山月:乐府古题,属于“横吹曲”。②和戎诏:与金人讲和的诏书。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以王之望为金国通问使,进行议和,次年订立和约。自隆兴元年至作诗之淳熙四年(1177)为十五年。
③朱门:指豪门贵族。沉沉:形容屋宇重深。厩(jiu旧)马:这里指军马。④戍楼:边塞上的岗楼。刁斗:军中打更报时的器具。⑤沙头:沙场。⑥“中原”二句:意思是,历史上也曾有过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事,但哪有让他们在那里长期盘踞,传宗接代的?金自太祖阿骨达建国,其后进犯中原,灭北宋,至此已传国五世。⑦遗民:指在金人统治下的原北宋百姓。
【译文】 君王下诏同金人议和,转瞬间一十五年,将军们按兵不动,徒然地身老边关。朱门深院里,贵族们听歌赏舞,何等悠闲;军营中,战马肥胖老死,弓也断弦!戍楼上的刁斗声,伴随着月升月落,年复一年;当年从军的小伙子,如今已两鬓斑斑。羌笛悠悠,谁知壮士的心愿;月照征人的白骨,沙场上一片荒寒。中原大地,古时也曾燃起过烽烟;却从不容许敌寇,在故国旧都生息蕃衍。沦陷区的人民,在铁蹄下挣扎,为的是看到光复的一天;今夕月下,有多少人翘首南望,清泪潸潸!
【集评】 今·范宁、华岩:“全诗每四句写一种状态,通过将军、壮士、遗民的各自表现,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那个时代不同人物的生活情形和心理状态;与此相应的朱门歌舞、戍楼夜月等背景,展现了正处在南北分裂的中国的当时社会的风貌。这首具有高度概括力和典型性的诗篇可以称作是隆兴协议后十五年间中国历史的形象显现。”(宋辽金诗选第298页)
吴熊和:“这首乐府诗据题立意,设想巧妙,以关山月为背景,从边界内外三种人的状况反映隆兴和议的严重后果,诗中的境界似乎都笼罩着忧郁的月光。兵士和遗民的心情写得悲切动人,因为陆游把自己的满腔悲愤也都寄托在这里了。”(唐宋诗词探胜第342页)
【总案】 这首诗具有极大的概括力,既是诗史,又是诗论。诗人以严峻的目光,审视了南宋的历史与现实,把种种触目惊心的社会现象,以诗的语言再现出来。十五年文恬武嬉苟且偷安的历史,以及上至君主、权臣,下至戍边兵士和遗民百姓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尽现于一诗之中。诗中的两个“空”字,以及“谁知”、“岂有”等字眼,传达了诗人极度的悲愤。在描绘各种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诗人忧国忧民怆然独立的悲剧性形象。
-
“平儿,你身上有个洞。”左平刚穿上西装要上班,母亲说,“妈给你补一下。”“哪里?”左平翻起衣服找。母亲一手从袖口拔下一根针,针上已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课本有哪些古诗词,内容包括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都,高中课本上的古诗文,现在人教版高中语文里古诗文。必修一人教版沁园春·长沙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必修二人教版《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
-
苏颋聪悟过人,日诵数千言。虽记览如神,而父瓌训厉至严,常令衣青布襦伏于床下,出其颈受榎楚。及壮,而文学该博,冠于一时。性疏俊嗜酒,及玄宗既平内难,将欲草制书,难其人,顾谓瓌曰:“谁可为诏,试为思之。”
-
白水鱼竿客,清秋鹤发翁。胡为来幕下,只合在舟中。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平地专欹倒,分曹失异同。礼甘衰力就,义忝上官通。畴昔论诗早,光辉仗钺雄。宽容存性拙,剪拂念途穷。露裛思藤
-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蠖屈虽百里,鹏鶱望三台。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元恶昔滔
-
少年乡誉叹才淹,六十犹随贡士函。握手亲朋惊白发,还家闾里看青衫。阁涵空翠连衡阜,门枕寒江落楚帆。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岩。
-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
-
祭文赏析·《祭奠大姐》(王秉兴) 姐姐古稀病剧,终经多方救治,已无回天之术,病逝于某年某月某日,弟悲痛万分,心如刀绞。忆往昔,慈母早逝,弟还幼小,姐姐分担家业,煞费苦力,拉连度日,牺牲自我,尽姊妹之情
-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