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不知何谓 苏轼》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东坡守徐州,作燕子楼乐章,方具稿,人未知之。一日,忽哄传于城中,东坡讶焉,诘其所从来,乃谓发端于逻卒。东坡召而问之,对曰:“某稍知音律,尝夜宿张建封庙,闻有歌声,细听乃此词也。记而传之,初不知何谓。”东坡笑而遣之。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三
[述要] 苏轼(号东坡居士)在徐州为官时写了一首燕子楼词,当时刚起了稿,还没为人所知。忽然有一天此词在城里流传,苏很惊讶,查问是从何传出来的,结果发现出自一位巡逻的兵士。苏把他找来询问,兵士回答说:“我略通音律,曾夜宿张建封庙,听到歌声,仔细一听是此词,默默地记下传出,并不知它的意思。”苏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
已是早春,按历书,春已打过。农人讲:“春打一棒,阳气朝上。”早晨下起了雨,感受到了春雨与夏秋之雨的不同。夏天的雨来得急躁,暴烈。
-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译文】 秋夜,秦淮河寒水澹荡,暮霭象轻纱笼罩在河上。两岸的皑皑白沙不见了,只见铺洒沙上的皎浩月
-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相 ① 鼠有体 ② ,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不死何为。 【注释】①相:看。②体:肢体。 【释义】看看那老鼠还有肢体,做人却不懂礼节。做人不懂得礼节,那还不如死了去。 【点评】做人一定要懂得礼节,
-
闻道北都今一变,政和军乐万人安。绮罗二八围宾榻,组练三千夹将坛。蝉鬓应夸丞相少,貂裘不觉太原寒。世间大有虚荣贵,百岁无君一日欢。
-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何异临川郡。还劳(一作来)康乐侯。
-
浪蕊浮花不辨春,归来方识岁寒人。回头自笑风波地,闭眼聊观梦幻身。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风还避庾公尘。更搔短发东南望,试问今谁裹旧巾。接果移花看补篱,腰镰手斧不妨持。上都新事长先到,老圃闲谈未易欺。酿酒闭门
-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作品赏析【注释】:此首伤今怀古,托兴深远。首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
-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出处】唐沈佺期《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 【意思】流黄: 褐黄色的绢。这里是指帷帐。句意: 无人能见少妇的独处寂苦,含愁不寐,而明月照进帷帐,更使深闺
-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