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南吕]四块玉·别情》鉴赏和精讲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关汉卿现存散曲中,许多是描写男女爱情的,而且往往作女子口吻,对她们细微的内心活动进行很真切的刻划。这首别情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支小令,其乐调属于“南吕宫”。这是元北曲常用的“六宫”之一,这个宫调的声情,主要是表达感叹、悲伤情调的。
“四块玉”,是曲牌名。其格律规定:全篇七句,五韵(即一、五两句可不用韵),字数定格是:三,三,七;七;三,三,三。
别情,是此曲的题目。有些曲子只标明曲牌而不写题目,或者写了“失题”二字,(一般这是后人附加的)。如关汉卿另一首小令双调·沉醉东风,就写了“失题”或自行添写“送别”二字。
* * * *
全曲七句,文字浅易,意境显豁,是写一个少妇(或一般女性)凭栏远眺,勾起一缕凄婉的幽怨——对离人的远念。
这就是这支小令的中心思想。且看下边细说:
前三句: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这是说,离人远别,相思情长,萦系心间,难以断绝。一点,即一片。
后四句:
凭栏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少妇不由自主地凭栏远望,只见弯弯斜斜的溪水默默地流去,一片青山无情地遮住视线,一点人影也看不见。但她仍痴痴地凝视着远方,野风夹带着如雪片般的杨花迎面而来,她把衣袖轻轻拂去,而自己仍往远处了望。可是,我那亲爱的人儿哟,终于离去了,走远了! 杨花雪,即杨花结实后白絮飞散似雪。
作者为这支小令所营造的意境,就是这样。
* * * *
这首短篇幅的抒写别离之情小令,在艺术上也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这就是:形象活灵活现,语言轻柔委婉,感情真切浓烈。
前半曲,只对思妇相思难绝作背景交代,心海荡漾的微波,还是粗浅条的。思妇心态的精雕细刻放在曲之后半部分。试看,作者把可以搜集到的“栏”、“袖”、“杨花”、“碧溪”、“青山”和人等各种形象、物象,用“凭”、“拂”、“斜”、“遮”和“去”等几个动词、形容词串连起来,巧妙地构成一幅有色、有景,又有情的生动画面,让人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艺术境界,引起强烈共鸣。因为它使一个思妇的一丝幽怨,对自己亲人的眷恋心波,会深深地触动着读者的灵魂。
-
阁下灯前梦,巴南城里游。觅花来渡口,寻寺到山头。江色分明绿,猿声依旧愁。禁钟惊睡觉,唯不上东楼。
-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出处】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译注】渡口一片寂静,只剩下斜照 的落日,村落里升起一缕炊烟。渡头: 渡口。墟(xū)里:村落。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落日照河
-
《杜甫《客至》《宾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甫的《客至》和《宾至》是他两首相互呼应的作品。《客至》描述了杜甫招待客人的情景,以及他对贫困和流亡之人的同情和怀念;而《宾至》则表达了他对朝廷荣宠的失望和对政治深层次的反思。 在《客至》中,杜甫描绘了一个友人到访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款待的热情。他深深感受到贫病交迫的人民的苦难,心系着流离失所的人们。通过描写客人的来访,杜甫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同时也展现出他豪放、激昂的性格特点。 然而,《宾至》却展示了杜甫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痛心。他以自己被
-
宋濂:游钟山记 宋濂钟山,一名金陵山。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死山下,吴大帝封曰蒋侯。大帝祖讳钟,又更名蒋山,实作扬都之镇;诸葛亮所谓“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是一首赠友诗,是王维在辋川别业闲居时写给同居此地的好友裴迪的
-
【生卒】:1925—1964【介绍】: 美国南方文学著名女小说家。生于佐治亚州萨凡纳。曾在衣阿华大学学习创作,笃信天主教。因患红斑狼疮而病
-
作者: 潘庆舲 【作家简介】鲁达基(约858—941)是中
-
济阴 ① 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 ② 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我济上之巨室也, 能救我, 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 “向许百金, 而今予十金,
-
名言: 人品、学问俱成于志气,无志气人,一事做不得。 句意: 人品好, 学问高靠的是有志气, 没有志气的人, 什么事也办不成。 出处: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
高尚继先君,岩居与俗分。有泉皆漱石,无地不生云。邻里多垂钓,儿孙半属文。幽兰在深处,终日自清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