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鸟鸣涧》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皇甫岳,事迹无考。云溪,有人考证即绍兴若耶溪,传说是西施浣纱处,也是越中著名的风景胜地。
这首诗被评论家特别称道之点,是它“旨在写静境,却纯用动景处理,最得画家烘托之妙,乃从宋(刘宋)王籍入若耶溪‘鸟鸣山更幽’悟入。”(刘拜山千首唐人绝句)王籍原诗是:“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返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抒写泛舟若耶溪所引发的羁思乡愁,其中“蝉噪”、“鸟鸣”二句饶有情致,被目为“文外独绝”是无愧的。或许鸟鸣涧即因此得名。王维来到若耶溪,要写鸟鸣涧,而“鸟鸣山更幽”的名句横在前面,该如何落墨呢?我们会想起李白。李白见崔颢题武昌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云云),口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心里却不服,欲拟之较胜负,便写了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云云),鹦鹉洲(“鹦鹉来过吴江水”),结果无以过之。以李白之才,在这件事上却输给崔颢,说明艺术创作不能模仿。王维面对王籍的名作没有像李白那样刻意模拟,而是取其神而遗其貌,立意仍是“鸟鸣山更幽”,但却写出鸟是如何鸣,山何以更幽,这就等于将一个原本抽象的命题加以具体阐发,使之变得生动形象,易于为人接受。所以,鸟鸣涧之于王籍原句,既有悟入,又能化出,是面目一新的再创造。首先交代“人闲”,山居静夜,是诗人在安闲静默中领会的。人是感知外界的主体。由于诗人的心境和春山环境气氛相契合,他才能敏感地觉察到周围的动静、变化。月出之前,静夜空山什么也看不到,诗人用“桂花落”衬出这无光无声的宁静。桂花细微,落地无声,要感知其“落”,只能通过触觉,这就把“静”写得像是可以用手摸得到了。这是以局部的微动衬托整个空间的幽。继而月出,春山树影历历可辨;但月出无声,春山仍在沉睡状态中,诗人又凭视觉看到春山的“静”。这是以有光衬无声,以见空山之幽。山空月明,宿鸟误为曙光,时有响声出烟树间,一两声啼过之后,春涧又恢复寂静,诗人又凭听觉听出春山的“静”。这又是以短暂的有声衬托持续长久的无声。通过这样多角度的描摹,读者的触觉、视觉、听觉全被调动起来,春山的幽静遂被展示得清晰无比。花落、月出、鸟鸣这些景物,被安排在春山、春涧的背景之中,无不带有春的色彩。比之“鸟鸣山更幽”一句来,王维此诗所创造的意境无疑更优美动人。
如果说王维写“君自故乡来”是将前人的诗“化多为一”,那么,这里则是“化一为多”,即化抽象为具体,化单一为丰富,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他虽无意与前人争胜,实际已超越前人。
-
《结交莫学三春桃,因风吐艳随风飘.》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结交莫学三春桃,因风吐艳随风飘。》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一夜思量十年事,几人强健几人无。》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夫妻老相对,各坐一绳床。[顾虎头
-
潘耒:游罗浮记(节选) 潘耒飞云峰者,罗浮绝顶也。虽晴明时,常有云雾笼覆。去地四十余里,游人稀得到。尼余上者,复十人而九。或言磴道陡
-
微霜知岁晏。斧柯始青青。况乃金天夕。浩露沾群英。登山望宇宙。白日已西暝。云海方荡□●【左三点水右谲去言字旁】。孤鳞安得宁。
-
欧阳永叔樊侯庙灾记 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象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
-
再贬鄱川信不才,子规相爱劝归来。客心但感江山助,天意难期日月回。白雪孤琴弥冷淡,浮云双阙自崔嵬。南方岁晏犹能乐,醉尽黄花见早梅。
-
宋 ·苏轼某启:去岁僧舍屡会2,当时不知为乐,今者海外岂复梦见3。聚散忧乐,如反复手
-
将兵器藏于库府,不再使用;马放牧至南山,不再作为军用。比喻天下太平,高枕无忧,不再戒备了。语出《尚书·武成》。 周武王会合西南各族,出兵东征,讨伐残暴无道的商纣王。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北部)之战中,
-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