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鹳迁其巢”注释、翻译和解说
——郁离子·玄豹
【注释】
①武城:地名,今山东费城西南。②垤(die):小土堆。
【意译】
子游是武城的长官。一天外城小土堆上的鹳鸟把自己的窝迁到到墓门前的石碑上。守墓的老人向子游报告了这一情况:“鹳是能预知天将下雨的鸟,它突然迁巢,莫非我们这一带要发大水了么?”子游道:“是的。”于是命令城里百姓准备船只应急。过了几天果然有大雨,洪水暴涨,外城的小土堆已被淹没,但雨还是下个不停。大水将要淹没墓碑,鹳鸟新窝摇摇欲坠,鹳鸟来回悲鸣哀叫,不知在哪儿安身。子游目睹此景叹息道:“可悲啊!鹳鸟虽然有智慧, 但可惜它没有长远眼光。”
【解说】
鹳鸟感应自然气候之变预知天之将雨,于是迁巢,此举显出它的机灵,但它的一劳永逸又表明了它缺少远虑。若无远虑,必有近患:倘若藉以栖身避水的石碑也被淹没又该作何打算?和鹳鸟相比,“墓门之老”显出他作为人的“智”高一筹。鹳鸟凭本能,而人则依赖经验和理性。鹳鸟的迁巢之举唤醒了“墓门之老”的经验和理性。这位“使命意识”很强的老人及时向上报告,子游据此作了应急措施,使武城防患于未然。可见,鹳鸟是有功于武城民众的。因此, 当“鹳鸟之巢翘翘然,俳徊长唳, 莫知所处”时,倒也能唤起人的几分同情几分怜悯,当然也有几分惋惜,这就是子游所感慨的“是亦有智矣,惜乎其未远也”。以人与鹳鸟命运合而观之,似乎可以悟出点道理:即要有预见也要有远虑方能防患于未然。正像鹳鸟一样,许多人并不缺少聪明气, 只可惜这聪明是小聪明而非大聪明。人之为小器还是大器也由此泾渭分明。
【相关名言】
知难而有备, 乃可以远。
——左丘明
无远虑者有近忧。
——黄石公
-
四 我把困难当作磨石 来磨砺我的意志 我把坎坷当作浪涛 来冲洗我灵魂的软弱 五 没有难度;没有绝技 没有惊险;没有奇观 没有惊人的毅力 作不出非凡的事业 六 那小小的先行者的足印 是林海里迷失者的救星
-
王国维《人间词话·“隔”与“不隔”》经典解读 “隔”与“不隔” 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已。
-
曹植:节游赋 曹植览宫宇之显丽,实大人之攸居。建三台于前处,飘飞陛以凌虚。连云阁以远径,营观榭于城隅。亢高轩以迥眺,缘云霓而结疏。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①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所有古诗词,初中所有古诗词语文出版社,初中语文全部古诗。论语六则、世说新语二则:期行,乘船、伤仲永、木兰诗、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卖油翁、
-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元节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中元日赠张尊师》 唐·令孤楚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2、《中元日午》 【宋代】杨万里 雨余赤日尚如炊,亭午青阴不肯移。 蜂出无花绝粮道,蚁行有水遏归师。 今朝道是中
-
醉来脱宝剑,旅憩高堂眠。中夜忽惊觉,起立明灯前。开轩聊直望,晓雪河冰壮。哀哀歌苦寒,郁郁独惆怅。傅说版筑臣,李斯鹰犬人。欻起匡社稷,宁复长艰辛。而我胡为者,叹息龙门下。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去去泪满
-
汪元量 白杨猎猎起悲风, 满目黄埃涨太空。 野壁山墙彭祖 ② 宅, 塺花粪草项王宫 ③ 。 古今尽付三杯外, 豪杰同归一梦中。 更上层楼见城郭, 乱鸦古木夕阳红。 徐州是淮海地区的名城,是历来兵家必争
-
唐·柳宗元 2 钴鉧潭在西山西 3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 4 ,抵山石,屈折东流,真颠委势峻 5 ,荡击益暴,啮其涯 6 ,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有树环焉,有
-
潮阳南去倍长沙,恋阙那堪又忆家。心讶愁来惟贮火,眼知别后自添花。商颜暮雪逢人少,邓鄙春泥见驿赊。早晚王师收海岳,普将雷雨发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