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乌衣巷》原文、注释和鉴赏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
(1)乌衣巷:为秦淮河南,离朱雀桥边不远的金陵名巷。原本是东吴兵营,因兵士皆穿乌衣,故名“乌衣巷”。东晋初,王导和谢安等豪门大族居住此地,乌衣巷故又成豪宅居地的代名词。
(2)朱雀桥:建于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故又名“朱雀航”,为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年间所建,一直为东晋及以后四个小王朝豪门贵族游玩的地方。
【赏析心得】
此诗为怀古抒情诗,金陵五题的第二首,诗人站在朱雀桥边、乌衣巷口抚今追昔,沧桑之感涌上心头。遥望当年:桥上一对铜质朱雀闪闪发光、栩栩如生,朱雀桥边熙熙攘攘,行旅繁忙;乌衣巷口,衣冠往来,车马喧嚣,王侯府第富丽堂皇。可如今,放眼望去,野草丛丛、野花点点,桥边衍生,自长自灭,行人稀落,一片荒凉;小巷深暗,一抹斜晖,日薄西山,寂寥惨淡。
这时,悠然怀古的诗人,按照俗套的写法,可能要问“乌衣巷有何人住,回首令人忆谢家”之类的话了。出人意料之外,诗人望着在朱雀桥、乌衣巷上空翩翩而舞的飞燕,灵机一动,写出了怀古绝唱:“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当然在王谢权门高高厅堂檐檩之上筑窠的燕子,不可能活到五百年,但谁又能否定它们不是传宗接代的新燕呢?它们的祖先,就是当年繁华无比的朱雀桥和乌衣巷的见证者。可今天,乌衣巷历经六朝变迁(当然包括战火之乱),房屋已经不是当年宰辅的华厦大院,房屋里住的人也不可能是贵族王公的子孙后代,而是寻常百姓。冬去春来,无可奈何,新燕们只有顺应历史的变迁,飞入寻常百姓家筑窠生息了。
-
【原题】:光化储丈晨兴摘郡圃桃见惠梅每颗有重十三两者他州未赏见顷读邺中记勾鼻桃有重二觔者每窃笑之观此信不诬矣光化去京止六七百里且脉肥沃疑承平时得种来植。
-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1)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 (2) ,毋吾以也 (3) 。居则曰 (4) : ‘不吾知也 (5) ! ’如或知尔 (6) ,则何以哉 (7) ?”子路率
-
【原题】:白莲草亭前盆池所出也惯见红华忽遇此本孤高淡素有足爱者众皆以比妇人而予独以拟颜子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编关于童年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童年的古诗词,描写童年的古诗,有关童年的古诗。村居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作者: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
-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九月霜天
-
《山丹花》咏山丹花 山丹花,百合科草本花卉,
-
伯兮朅兮 ① ,我的哥啊多英勇, 邦之桀兮。在咱卫国数英雄。 伯也执殳 ② ,我哥手上拿殳杖, 为王前驱。为王打仗做先锋。 自伯之东,打从我哥东方去, 首如飞蓬 ③ 。我的头发乱蓬蓬。 岂无膏沐 ④
-
薛瑄 出河津县西郭门 (1) ,西北三十里,抵龙门下。东西皆层峦危峰 (2) ,横出天汉 (3) 。大河自西北山峡中来,至是,山断河出,两壁俨立相望 (4) 。神禹疏凿之劳 (5) ,于此为大。由东南
-
敦煌曲子词叵耐灵鹊多满语,送喜何曾有凭据?几度飞来活捉取,锁上金笼休共语。比拟好心
-
千里故人心郑重,一端香绮紫氛氲。开缄日映晚霞色,满幅风生秋水纹。为褥欲裁怜叶破,制裘将翦惜花分。不如缝作合欢被,寤寐相思如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