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贺《感讽五首(其五)》鉴赏、赏析和解读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李贺诗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常以独特的主观感受,奇特的构思,抒写自己的激情。这首诗是咏怀之作,但诗人却以周遭的景色氛围的描写,烘托因读书无用而感发的愤懑情怀。
诗人从感官意象的角度描写他穷居昌谷家中书屋的环境气氛。开篇“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句写秋色,“石根”、“秋水”、“石畔”、“秋草”是独立的意象,这里诉诸视觉的感受,引起超越寻常的美感效应。诗人以“明“瘦”的视觉印象,让秋水、秋草的意象显得明丽和瘦硬,而这两种不协调的意象又绾合叠映在一起,以生峭见姿趣,浮现出秋色的明洁和秋风的萧条,暗示着环境的冷落,境遇的凄清。“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句,描写空间逐渐扩张开去,野竹香味“侵”入衣袖,“侵”字这一动词表现了空间的深度,让静态的竹林以动态的感官意象显示出来。“蛰蛰垂叶厚” 补充描绘了野竹林的茂密,夜空的幽暗,是“野竹香” 的补笔。“蛰蛰”,多貌;“垂叶厚”,形容竹林茂密,呈现了周围环境的寂静的气氛。继而空间的取景又向仰视的角度移动。“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四句,诗人的视点已移向山中的星空月色,将空间扩散开去,投向飘缈朦胧的辽阔秋空。秋月似已回归高山,“岑” 是形象地形容山色,山小而高日岑;“归来”则把月亮拟人化,它不是大自然宇宙的运转,而像是有意归来普照人间。明洁的皎月高挂在中空,月色秀丽动人。诗人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夜色。“桂露对仙娥”是化用神话故事,写月中的桂树与嫦娥的倩影相对,星星伴随月亮在云层下逗乐,天上的景色氛围是明快的、欢乐的,诗人的感受似乎随着夜空而开朗了,产生了一种出尘感。但骤然又笔锋直转而下,视觉从天上转向人间,感情体验也急骤地转化。“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清漏”句,以主客体互相交融的艺术手段,写山色的凄冷。秋天的大地上,洁白清香的栀子花已经凋落,山石裂处,清泉滴滴流出。本来是栀子“凄凉”地在凋零,这里却是因客体的 “凄凉” 而诱发出主体的凄凉的情绪,一种悲秋的愁思随着落花而从心坎里进发出来;这样,山中秋色的凄然逼人的意味,跃然纸上,而“山璺” 的清流滴漏,则以“泣”字点染,使“山璺”“清漏”的意象,呈现出一股凄冷的意向,诗人对山间的视觉、感觉、触觉绾合在一起,以“凄凉”与“泣” 联缀起来的通感,让主观感情与客观景物互相感应,突出了秋夜这特殊环境里的恍惚迷离的气氛。以上所写的秋色,诗人是将多种的视点复合在一起,以近视、仰视、俯视等不同角度去摄取秋天景色,表现了这首诗的特殊意境。最后“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的结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张仲蔚是后汉扶风人,少与同郡魏景卿隐身不仕。明天官,学问弘博。尝好为诗赋,所居蓬蒿没人。李贺以张仲蔚自况,说自己像张仲蔚一样,在昌谷隐居读书,书案已将朽烂了,但却毫无用处。“披书案将朽” 一语,道出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因读书无用而怀才不遇的万般无奈或百无聊赖的心态,万般思绪,吐自腑肺,语言凄厉,对揭示社会上弊病,入木三分。感讽之意,至此才和盘托出。
这首诗体现了李贺诗歌“诡奇” 的艺术特色,诗中以富于变幻意象的诗句,以主客体互感的手法创造艺术意境,突出了特殊环境中的迷濛凄清的气氛,并以独特的感受表露诗人的感觉和情绪,把内心情思与外界事物。融化在一起,表现了李贺鲜明的创作个性和“深细奇险” 的艺术格调。
-
《先秦散文·韩非子·和氏》原文鉴赏 楚人和氏
-
南浦闲行罢,西楼小宴时。望湖凭槛久,待月放杯迟。江果尝卢橘,山歌听竹枝。相逢且同乐,何必旧相知?
-
别肠车轮转,一日一万周。--孟郊离思春冰泮,烂漫不可收。--韩愈驰光忽以迫,飞辔谁能留。--孟郊取之讵灼灼,此去信悠悠。--李翱楚客宿江上,夜魂栖浪头。晓日生远岸,水芳缀孤舟。--孟郊村饮泊好木,野蔬
-
在那梅花盛开的时候 在那梅花盛开的时候钟文标一小时候,老家后山种着许多梅树。这里的梅树已经上了年纪,粗糙干裂的树枝,总有许多残败的
-
这首词写的是与一营妓相恋又分别之后的无尽相思,语淡而情深。首句交待登楼望月的时间与地点。黄昏,指登楼时刻;杏花寒,谓登楼季节。据《花候考》,雨水这个节气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时当二月。但这里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显
-
《孔子诛少正卯》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
-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胄,一作李曹,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
-
古文观止·《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 (檀弓上)
-
龚自珍 居礼曹 (1) ,客有过者曰: 卿知今日之扬州乎?读鲍照《芜城赋》,则遇之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扬州。属有告籴谋 (2) ,舍舟而馆。 既宿,循馆之东墙,步游得小桥,俯溪,溪声讙 (
-
昔有愚人入京选 ① ,皮袋被贼偷去。其人曰:“贼偷我袋,将终不得我物也。”或问其故,答曰:“钥匙尚在我衣带上, 彼将何物开之?” ——《朝野佥载》 【注释】 ①入京选: 到京城去参加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