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金陵后观棋(六首选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钱谦益
寂寞枯枰响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这首诗于顺治四年(1647)写于南京,借棋局喻时局,于观棋中寓托着作者对世事的感慨。因为作者先有观棋绝句六首为汪幼青作,故后写之六首名为“后观棋”。
金陵(南京)是六朝故都,绮罗金粉,舞榭歌台,曾演出了多少豪奢场面。然而,世事纷纷一局棋,六朝之兴亡变幻,白云苍狗,而今都已成为历史。作者于明亡入清之初,于此观棋,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不禁感慨系之。
诗的开头着力渲染了金陵的萧索衰败的氛围。泬(xuè穴)寥,形容景象空旷萧索;寂寞枯枰,指在空虚寂寥的环境中,棋声似乎也显得枯寂凝冷。秦淮河流经南京西南,六朝的繁华气象今已不复再现,在这万象萧疏的秋天,河水呜咽流淌,更加浓了这种凄凉残破的气氛。咽寒潮,似乎河水也通世情,为金陵的凋零衰落而抽泣。这两句作者选用的词语全是冷色调的,“寂寞”、“枯枰”、“泬寥”、“秋老”、“咽寒潮”,都无不带上作者的吊古伤情,含有凝重的主观色彩。棋枰本无所谓“枯”,只是在这衰颓的景象中观棋,棋声虽响,也觉得它是枯冷的了。或者说,唯闻棋声之“响”,愈增强空寂索寞之感。棋声之“响”于萧条之境,寒潮之“咽”于秦淮萧瑟之秋,均属有声的形象,唯其有声,更反衬出无声的冷寂,一种低沉压抑、悲凉凄零之感毕现纸上。
后两句是说,金陵的寥落景象,使人很自然地想起六朝的衰亡,它犹如围棋的残局,一败而不可收拾了。而在这秋天凉夜的灯影中,在自己历经世事变迁到了头白之时(写此诗时作者66岁),来看这局“残棋”,更是心绪历乱,不堪卒睹。“白头”、“灯影”、“凉宵”、“残棋”,情景相谐,透露出深深的凄寂之意。作此诗时,建立在福州的南明弘光朝已灭亡,末句亦包含有对弘光朝如一局残棋匆匆败落的伤感之情。题为“观棋”,全诗实为观世事纷变、朝代更替所发出的深沉慨叹。
钱谦益在明末曾任礼部侍郎,弘光朝曾为礼部尚书。清兵破南京,他投降,被授为礼部右侍郎。他降清后,还写过不少追念亡明的诗,这首诗因观棋而“见六朝”之残局,亦有这种怀念故国之倾向。当时有些论者认为他既已丧失大节,而复作寄情亡明之语,不过是矫饰而已。但从他晚年所作的投笔集来看,他也确有眷念故国、不满清朝的情绪,他降清后的内心世界是比较复杂沉重的。乾隆时代,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亦与此有关。
-
作者: 崔曙庭 《后汉书》一百二十卷。本纪十卷,列传
-
博马舍原名彼埃尔-奥古斯旦·加隆(1732—1799),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戏剧家。出生于钟表匠家庭。经历复杂,当过王室的钟表师、路易十五的秘书
-
今朝腊月春意动,云安县前江可怜。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水船。未将梅蕊惊愁眼,要取楸花媚远天。明光起草人所羡,肺病几时朝日边。寒轻市上山烟碧,日满楼前江雾黄。负盐出井此溪女,打鼓发船何郡郎。新亭举目
-
杖锡何来此,秋风已飒然。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放逐宁违性,虚空不离禅。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 作品赏析原注:赞,京师大云寺主,谪此安置。【鹤注】诗云陇月向人,又言菊荒莲倒,当是乾元二年晚
-
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 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长江头:长江上游,今四川一带。君:你。长江尾:长江下游,今江苏 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海棠春古诗词田字格,内容包括小池古诗田字格正确写法,画的古诗田字格,关于秋海棠的古诗词。《画》【作者】王维 【朝代】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译文: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过去,可
-
古文·就亭记 施闰章地有乐乎游观(1),事不烦
-
江令苍苔围故宅,谢家语燕集华堂。先生笑说江南事,只有青山绕建康。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作者: 莫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