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登快阁》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1〕这首七律是元丰五年作者三十七岁时所作,时任太和(今江西泰和)知县。快阁是当地名胜,在赣江边。黄庭坚(公元1045~1103),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四年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国史馆编修及地方官。在新旧党争中,他被卷进政治斗争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第一次被贬四川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三年后移贬戎州(今四川宜宾)。公元1102年遇赦起复,不久又遭蔡京“新党”打击,诬黄庭坚以文字罪,除名羁管宜州(今广西宜山),年余卒于贬所。黄庭坚诗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也是“米、蔡、苏、黄”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诗追求古雅新奇,讲求诗法锻炼,主张“脱胎换骨、点铁成金”、“无一字无来处”,被奉为江西诗派创始人。
〔2〕痴儿:即痴人。晋书·傅咸传载杨洛与傅咸书曰:“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作者用其意,以之自谓。东西倚晚晴:倚阁栏向东西两面观赏雨后晴朗的傍晚。
〔3〕澄江:指赣江。
〔4〕“朱弦”二句:朱弦:琴的代称。佳人,指知己。春秋时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知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弹琴。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鸥琴在御,谁与鼓弹?佳人不存,能不永叹?”此处用此典故。青眼,用阮籍故事,有世俗的人来,他对以白眼(翻白眼珠),表示讨厌;有喜欢的人来,他以青眼(用黑眼珠对人正视),表示好感。二句意为没有知音已不再弹琴,只有美酒摆在面前才感兴趣。
〔5〕“万里”二句:二句写自己愿意辞官,从万里外乘船还乡,自由自在吹吹长笛,与白鸥为友。
此诗是作者代表作之一,被称为能移太白歌行于七律,在严谨的律体格式中仍贯穿豪放之气。首联写公事完毕,晚晴登阁,游目骋怀;暗用晋书中故事写自己心意不在公事。颔联写所见江山秋月美景,心旷神怡。颈联用伯牙绝弦和阮籍青眼两个典故,言知音无人,寄兴于酒。尾联言志,起辞官退隐之意。诗人怡情于明净、高远、宁静的自然境界,向往自由自在与白鸥相伴的生活。
-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重九日杜甫在夔州登高之作。诗人联系两年来客寓夔州的现实,抒写自己九月九日重阳登高的感慨,思想境界和艺术造诣,都远在一般登高篇什之上。 首联表现了诗人浓烈的生活情趣。诗人在客中,重阳到来,一时兴致勃发,抱病登台,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部门的歇后语大全,内容包括他自从做了部门经理,工作忙,头绪多,虽然竭尽全力,仍然经常是,歇后语大全,关于作文的歇后语。操志场上捉迷藏无处藏身擦胭粉进棺材死要面子(比喻非常好脸。)财迷转向走路算帐(比喻总是在算计J财神爷放帐无利可图(比喻谋取不到好处。)财
-
配极玄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常森罗移地轴,妙绝动宫墙。五圣联龙
-
【原题】:丙辰八月十七日与肖甫侍师季长沙公阅龛山战地遂登冈背观潮
-
庭树晓禽动,郡楼残点声。灯挑红烬落,酒暖白光生。发少嫌梳利,颜衰恨镜明。独吟谁应和,须寄洛阳城。
-
铁马擐红缨,幡旗出禁城。明王亲授钺,丞相欲专征。玉馔天厨送,金杯御酒倾。剑门乘嶮过,阁道踏空行。山鸟惊吹笛,江猿看洗兵。晓云随去阵,夜月逐行营。南仲今时往,西戎计日平。将心感知己,万里寄悬旌。
-
[苏联]弗伊列宁 这是一场资本家、大强盗的战争,他们之间所争吵的不过是谁能分到更多的赃物,掠夺更多的国家,蹂躏和奴役更多的民族。 【演讲词】 同志们!欧洲大战逞狂肆虐已经一年零六个多月了。战争每拖长一
-
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泊秦淮(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默写全六册20道)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考语文古诗词默写泊秦淮,内容包括古诗词默写填空(1),夜泊秦淮进酒家(杜牧《泊秦淮》)(2,古诗文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2.古,古诗文默写(1),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观沧海》曹操(七上课内)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次北固山下》
-
姜嘉锵演唱古诗词(姜嘉锵唱的中国古典诗词林虹作曲的古典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姜嘉锵演唱古诗词,内容包括姜嘉锵唱的中国古典诗词林虹作曲的古典诗词,姜嘉锵唱的中国古典诗词林虹作曲的古典诗词,姜嘉锵的《下四川》歌词。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浩若烟海,犹以唐诗更为璀璨。她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许多佳作,或内容深刻,或语句优美,或忧愤深广,或意境深邃,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