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唐诗《送灵澈上人》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唐诗《送灵澈上人》全文、译文、翻译和点评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2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还。



【释】
1.灵澈上人: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与吴兴诗僧皎然游,元和十一年(816)终于宜州。(见唐诗纪事卷七十二)。
2.竹林寺:清一统志载:“江苏镇江府:竹林寺在丹徒县城南六里,创自晋时,久废。明崇祯间重建。”杳杳:深远幽暗的样子。

【译】
竹林寺在苍茫的暮色中隐现,
钟声的回音传得很远很远。
你头带着一顶斗笠,伴着一轮夕日,
孤独的背影,消失在高阔的青山。

【评】
灵澈,一作灵彻,俗姓汤,著名僧人。竹林寺在润州(今江苏镇江),是灵彻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刘长卿与灵彻相遇又别于润州,大约是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时诗人正失意待官,而僧人云游江南,方外归山,共怀淡泊之襟怀。此诗即以送别灵澈为景,显一片“潇洒出尘之致”(俞陛云语)。
前二句先以“苍苍”诉之以视觉,后以“杳杳”诉之以听觉,画面中有晚钟袅袅,钟声中又有古寺淡出;第三句则以一“带”字将远与近、大与小溶为一体,将渺小之个人与浩漫之宇宙,将个人之局部特写、代表——一顶竹笠,与宇宙的代表、特征——一轮夕日合为一体,从而达到物我合一、形神无间的至高境界。结句以“独归”点醒全题,更以“远”字呼应晚钟斜日。如明人唐汝询评: “晚则鸣钟,日斜而别,钟鸣而未至者,山远故也。”(唐诗解卷二十三)
猜你喜欢
  • 苏轼《樗》全诗鉴赏

    自昔为神树,空闻蜩鵙鸣。社公烦见辍,为尔致羊羹。

  • 李白《寄崔侍御》全诗赏析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为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 郑剑文《古渡,远去的帆影》散文鉴赏

    古渡、帆影、长街、神庙、老榕……这些景象构成了泉州刺桐古港的一幅画卷。是的,那是存在我脑海中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最经典的画面

  • 苏轼《朝云诗(并引)》全诗鉴赏

    世谓乐天有粥骆马放杨柳枝词,嘉其主老病不忍去也。然梦得有诗云: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乐天亦云:病与乐天相伴住,春随樊子一时归。则是樊素竟去也。予家有数妾,四五年相继辞去,独朝云者随予南迁。因

  • 《风一样的小东子》郑淑散文赏析

    今年的开渔季对岛上的渔民来讲是灰色的。受14号超强台风“莫兰蒂”的影响,原本只等一声令下就可以千帆竞发奔赴远洋的渔船,只能耐着性子窝

  • 亚美尼亚诗歌

    亚美尼亚诗歌 古亚美尼亚位于黑海和高加索山脉

  • (刘大杰)《成都的春天》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刘大杰成都的春天》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刘大杰 成都天气,热的时候不过热,冷的时候不过冷,水分很多,阴晴不定,宜于养花木,不宜于养人。因此,住在成都的人,气色没有好的,而花木无一不好。在

  • 古诗词鉴赏常有哪些困惑(古诗词鉴赏中常有的问法是什么)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鉴赏常有哪些困惑,内容包括学生在古代诗词鉴赏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古诗词鉴赏中常有的问法是什么古诗词鉴赏中常有的问法是什么,,诗歌鉴赏应注意哪些问题。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八型)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 《庄子·逍遥游》解说和语译

    (解题) “逍遥” 自由自在。“游”游于世的略语,也就是生活。题意是,逍遥的人生。 主旨在论自由自在的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无所凭借,不求有用,实现无为的境界。 原 文 北冥有鱼 (一) ,其名为鲲。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古训告诉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行为举止,遵循社会公德。我们应当尊重他人,不用墨镜遮面、不偷窥他人隐私;听到不雅言论时不听、不传播;言行要文明、不伤害他人;行为要规范、不侵犯他人。遵循这句古训,我们才能建立和谐友善的社会环境。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