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越上闻子规》原文、注释和鉴赏
范仲淹越上闻子规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释】
(1)此诗作于宋仁宗景佑五年(1038),作者知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任上,时年五十岁。越上:越中,今浙江绍兴一带。子规:又名“子归”,即杜鹃。相传其鸣啼声似“不如归去”,凄厉感人。
(2)烟:雾霭
【赏析心得】
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作者因与宰相吕夷简意见不合,而被贬知饶州,同僚为其鸣不平,却被指为“朋党”,其中欧阳修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次年,范仲淹又徙知润州(今江苏镇江),第三年,即景佑五年(1038),又被贬知越州,三年三地,越贬越远,还遭仁宗皇帝“戒敕”(戒训),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沉重。这就是此小诗的写作背景。
“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马不停蹄、风尘仆仆,作者刚到越州,正值春季,越中地区、绍兴一带到处可听到子规啼声。它们夜间躲进丛林深处,在雾霭中悲苦啼叫,白天又要振翅飞出,重新寻找芳树,歇息觅食。“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江南越州,鱼米之乡、山秀水清、春光无限,但子规啼声“不如归、不如归……”凄厉依旧、哀情动人。其实,它们并不知道,更加凄厉哀绝的呼声,是来自刚任越州太守的内心深处。子规啼血,是思故乡,此地虽好不如归。而越州太守的心却在流血,他是越贬越远,有家归不得啊!
-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散文吧?散文的特点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事件的描述,表达作者的观点、感情。你知道写散文的精髓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散文集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
-
名言: 共食不饱。共饭不泽手。 注释: 泽: 手心出汗。古人吃饭用手, 所以要注意手的清洁。 句意: 大家一块吃东西时不可只顾自己吃饱。跟别人一块吃饭时注意手上不可有汗。 出处: 《礼记· 曲礼上》
-
宋词典故·玉门关外 【出典】 《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超自以久在绝域,年老思土。十二年,上疏曰:‘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
-
【3483】朱光潜谈美(朱光潜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万字,2017年1月第1版,38元)△本书全文收录《谈美》选辑《谈美书简》《文艺心理学》,
-
岘首风湍急,云帆若鸟飞。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
《词林正韵》 荒径两栖凭,疏林望远行。夙愿疑、风起遐庭。 二十载衷吞噬负,斟薄酒、著相憎。 惟是雨间声,可堪窗里灯。曳阑珊、吹进凄零。 好梦往由多故事,羁绊处、为谁听。
-
七月蚂蚁失去了故乡他们的沉默,恰好,对应人间的悲欢风把合欢吹得簌簌响中年书这人间最后的一滴露水是你的,也是我的……当万物消弭风隐去
-
【3294】共享经济没有告诉你的事(〔加〕汤姆·斯利著,涂颀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4 7万字,2017年3月第1版,38元)△共9章:①共享经济;
-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
多方第二十多方第二十 【原文】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1176]。周公曰:王若曰[1177]猷[1178]!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