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赏析解读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为了更好地理解此诗,先要弄清诗中的三个地名 (即绵谷、锦江、绵州)的地理位置。绵谷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县,绵州(今四川绵阳县)在绵谷西南方向,而锦江即今成都市南的走马河,又在绵谷、绵州之西南。昆仲,对他人兄弟的敬称。蔡氏昆仲,大约是诗人游览锦江时新结识的朋友。这首诗,是诗人从锦江回到绵谷后写给蔡氏兄弟的。在诗中,作者通过追忆旧游,描绘了锦江一带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离别朋友后的怅惘心情。
首联二句总忆昔日两游锦江的经历,并点明游玩的具体时间。锦江是唐时著名的游览胜地,作者一年之中竟能两度前去游览,自是人生乐事。况且这两次游览,都适逢良辰佳时。第一次正值东风送暖、百花盛开的春季,第二次恰在天高云浮、凉爽宜人的秋日,岂非快上加快?二句虽是淡淡道来,然而其喜洋洋、其乐融融之情,已经溢出笔墨之外,为后文的回味和思念打下了基础。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颔联这二句,与杜甫登楼一诗描绘锦江之景的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异曲同工,同样脍炙人口。它分承“前值东风后值秋”句,描绘出锦江一带春秋两季美丽的景色,表现出作者当日饱览锦江风光、目迷心醉的神态,也含蓄地流露出与蔡氏兄弟的情谊。在写法上,作者明显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展现出锦江一带春草秋云之美,而且活画出它们有情有意、可怜可爱的形态。春游之时,岸边碧草连天,一片绿茵; 秋到之日,天上白云如絮,随风舒卷。面对此景,本该纵马奔驰,然而草似有情,不时牵绊住马蹄,仿佛让人再多呆片刻; 云如有意,将岸边的亭台楼阁轻笼微罩,平添了一种烟云朦胧、缥缈虚无之美。实际上,这二句表现的是作者自己陶醉于“芳草”之美而策马徐行,沉迷于秋云之景而流连忘返的情形。但如此写来,化直为曲,倍增意趣。“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 ) ,两游锦江之时,作者新交了蔡氏兄弟二位朋友,于此良辰美景之中,或携手共游,或促膝畅谈,或饮酒赋诗,或临流高歌,友情更会加深。因此,有情者固为春草,美好者虽指秋云,但他们之间的情谊,不也正像新生的春草在渐生渐长吗?不也正如秋空的碧云那样高远纯洁吗?
正因为两游锦江时给作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所以当他告别锦江和友人时,产生遗憾怅惘之情就很自然了。颈联二句,作者移情于景,借景写人,极为形象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和友人的离情别恨。当作者策马北去时,顾盼徘徊,依依难舍,回头一望,青翠的山峰像故意牵惹人的愁恨,碧绿的流水也似乎发出了呜呜咽咽的离别之声。作者缓缓北行,青山渐渐望断了,而作者的肝肠也似欲断绝,水声渐渐听不见了,但却幻入梦境,使人依旧神牵魂萦。诗人观山山有意,看水水有情,借眼前之景以抒发友人双方山高水长的情谊。因为“牵别恨”、“带离声” 的何止是锦江山水,也是锦江友人心情的形象表现呵! 这二句,一箭三雕,用笔极为含蓄,抒情颇能移人。
尾联写作者回到绵谷后,追忆锦江的山水云草,回思友人的盛情厚意,相思不绝,情意如缕。然而回首翘望,淡淡的烟雾,高大的树木遮住了诗人的视线,连绵州城都望不见了,何况远在绵州西南的友人踪迹、锦江景色呢?如此一结,不仅关合全篇题诗寄思之旨,而且与李商隐的名句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 无题四首 ) 、欧阳修的名句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 踏莎行 )一样,收到了层层深入,委曲尽情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按照总忆——游览——别离——思念的顺序,逐层写来,脉络十分清晰。手法上或拟人,或移情,借物写人,化直为曲,用笔变幻莫测,足见作者不愧为 “晚唐中之铮铮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录 )。
-
精品唐诗之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 温庭筠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此诗是作者重宿下杜亡友别墅,感念昔游之作。 诗的前半抚今,后半追
-
此词借咏马自诉怀才不遇。用典自然。“空阔已无千里志,驰驱枉抱百年心”,亦马亦人,语意双关。抒写了内心的感慨。“夕阳山影自萧森。”飘逸、空灵,为全词增添情致。
-
梓州城池亭者,长史张公听讼之别所也〔2〕。徒观其岩嶂重复,川流灌注,云窗绮阁,负绣
-
我来南山阳,事事不异昔。却寻溪中水,还望岩下石。蔷薇缘东窗,女萝绕北壁。别来能几日,草木长数尺。且复命酒樽,独酌陶永夕。
-
谁家洛浦神,十四五来人?媚发轻垂额,香衫软着身。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飞鹊徒来往,平阳公主亲。
-
卧阁枉芳藻,览旨怅秋晨。守郡犹羁寓,无以慰嘉宾。野旷归云尽,天清晓露新。池荷凉已至,窗梧落渐频。风物殊京国,邑里但荒榛。赋繁属军兴,政拙愧斯人。髦士久台阁,中路一漂沦。归当列盛朝,岂念卧淮滨。
-
《先秦散文·战国策·范雎至秦庭说昭王(秦策三)》原文鉴赏
-
乐府民歌《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
-
希望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
-
此词起首二句忆旧游:“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上言作鸥鸟的朋友,下言此处园林曾留下自己的足迹。姜夔曾以“冷鸥轻燕”寄托自己的归隐之思,鸥鸟作为姜夔笔下经常出现的鸟类意象,它们所体现的绝不仅是归隐之思。透过鸥鸟的意象,可以体味出作者内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