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文名篇之乐府民歌《子夜歌》原文、鉴赏和解读
乐府民歌子夜歌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其 二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
(据影印宋本乐府诗集,下同)
子夜歌属于清商曲中的吴声歌曲类,现存歌辞四十二首,全部是情歌。据宋书·乐志记载: 子夜歌开始时是晋代一位名叫子夜的女子创作的,后来的有关典籍承袭了这一说法。子夜歌最初的作者究竟是否叫子夜值得怀疑,但可以肯定是晋代一位女子。这位无名女子在夜里等着她的情人来和她幽会,可是不知什么原因,她的情人没有来,这使她伤心、失望,于是唱起了哀苦缠绵的情歌。根据有关史料我们可以知道,子夜歌在歌唱时是有和声的,它的和声是唱“子夜来”,这“子夜来”大约就是那位最初的作者所唱的一句歌辞。也是子夜歌的主要声调。旧唐书·音乐志说子夜歌“声过哀苦”,可见子夜歌的首创者晋代的那位无名女子唱出的那首情歌确实哀苦缠绵,极富感染力,因此,当时就被人传唱模仿,广为流传。这种歌曲首创者的名字已不可考,而其主要声调又为“子夜来”,人们就姑且把这位女子称作“子夜”,把她所创的这种歌曲称为子夜歌。
这两首子夜歌显然是以女子的口吻创作的。诗中的“郎”、“欢”都是女子对自己钟情的男子的称呼。
第一首,“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这位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渴望能和他结为夫妻,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可是事与愿违,她的美好愿望无法成为现实:“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这两句表面上是写织丝。“残机”是说残损的织机,将丝理好后放到残损的织机上去织,结果如何呢?当然无法织出完整成匹段的丝织品来。这是字面上的意思。实际这两句诗使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丝织品的“丝”和思念的“思”正好谐音。用“丝”来暗指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构思巧妙。而后面一句“何悟不成匹”字面上承接了上句的字面意思仍在写织丝,可实际这里的匹段之“匹”也是双关语,用来隐喻男女匹配之“匹”。诗歌用这种谐音双关的手法使爱情不如意而产生的愁苦之情表现得含蓄婉转。
第一首子夜歌表现的是爱情不能如愿的痛苦,而第二首子夜歌则抒发了一位女子和情人分别时的痛苦。
“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男女双方彼此相爱,相会在一起自然是幸福的,但好景不长,两人不得不分离,今晚分别之后什么时候才能再相会呢?看来这对情人的分离将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时间的。这位女子盼望情人能尽快回到自己身边,“合会在何时?”语气中充满了离别的伤心,表现了对重新相会的渴望。然而事实又将如何呢?“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明灯照着没有棋子的棋盘,这和希望与情人早日团聚的心情有什么关系?看来有些费解。但读了下句后便恍然大悟了。这里也是有了谐音双关的表现手法。“悠然未有期”中的“悠然”谐“油燃”,日期的“期”谐棋子的“棋”,“悠然未有期”句承上句“明灯照空局”而来,是对上句的解释。根据上句,下句表面上该是“油燃未有棋”,而这正好是“悠然未有期”的谐音。此诗用这一谐音双关手法表达了相聚之日可能遥遥无期而产生的苦闷惆怅。
从这两首子夜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创作手法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这是东晋和南朝乐府民歌中常见的手法。
-
元戏剧《王仲文》鉴赏 《救孝子》也叫《不认尸
-
主题语 如果自己的青春放不出光彩,任何东西都会失去魅力。 ————[美国]詹·拉·洛威尔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唐]孟郊《劝学》 青春如花,点缀得这个世界缤纷似锦。 ————刘心武《青春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积累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词,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描写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古诗词。1. 关于除夕的诗:《除夜》【宋】文天祥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
菩萨蛮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一在红楼分别的夜
-
夜雨残芳尽,朝晖宿雾收。兰香才馥径,柳暗欲翻沟。夏木繁堪结,春蹊翠已稠。披襟楚风快,伏槛更临流。
-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君开万丛
-
【名句】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语出清代梁佩兰《金台吟》诗。有才能的人难以得到而又容易失去,做君主的不能不清楚这一点。说明必须重视人才。
-
宋词典故·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出典】 见“一时四美”条。 【释义】 谢灵运有“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语,以同时得到美好的时光、宜人的景色、欢悦心情和事情如意表现宴集之乐。 【例句】
-
指比利时象征主义*诗人爱弥尔·魏尔哈仑*。他讴歌现代资本主义的技术文明,讴歌工人阶级创造的现代工业的奇迹,深信生产力的发展必将带动社
-
“晋公子重耳之亡(僖公二十三年、二十四年)”全文、注释、翻译和点评赏析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 ① ,晋人伐诸蒲城 ② 。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③ ,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 ④ ,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 ⑤ 。从者狐偃 ⑥ 、赵衰 ⑦ 、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