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代诗文名篇之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原文、鉴赏和解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代诗文名篇之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历史散文·左传·僖公五年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於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季,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於盟府。将虢是灭,何爱於虞! 且虞能亲於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偪乎? 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八月,甲午,晋侯围上阳,问於卜偃曰:“吾其济乎?”对曰:“克之。”公曰:“何时?”对曰:“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鹑之贲贲,天策焞焞,火中成军,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 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鹑火中,必是时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於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於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题目是选文时所加,也作“晋献公假虞灭虢”或“假虞灭虢”。本文选自左传鲁僖公五年(前655),与鲁僖公二年所记“晋假道于虞以伐虢”是前后相连的历史事件,记载了晋献公武力兼并虢、虞两个弱小国家的全过程。这两段记事可以比照参读。

晋是春秋前期逐渐强大的诸侯国,至晋献公(名诡诸,前676—前651在位)时,为进一步壮大晋国实力,又对周边弱小部落或国家实行征伐和兼并。献公时期晋的强盛,为后来晋文公(名重耳,献公子)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虞、虢与晋都是姬姓国,虽在亲缘关系上有远近之别,但为“同宗之国”。三国的地理位置是:晋在虞之北,虢在虞之南,虞处于晋、虢之间。晋献公恃强凌弱,久有吞灭虞、虢之心,尤其是对虢国素有积怨(可参见史记·晋世家),因此在第一次用荀息之计假虞伐虢之后,仅逾三年,“复假道于虞以伐虢”。本篇所记就是这次战事的经过。

全文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即宫之奇谏虞公的对话,晋献公围虢都上阳的情形,虢、虞遭灭国之祸的结局。作者记写的重点是宫之奇忠谏虞公。

第一部分开篇点明形势的危急后,便立即引出宫之奇对虞公的谏言。据鲁僖公二年的记事可知,宫之奇早已识破晋献公觊觎虞、虢的野心,这次进言已是再次忠告虞公。概括看来,这番话大约有两层含义。其一,剖析虞、虢两国间的关系,明确指出虞、虢互为表里,“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是一存共存、一亡俱亡的依偎关系;其二,紧承前意,说明“晋不可启,寇不可翫(玩)”,点明晋国已是寇仇而非善邻,切不可玩忽无防。两层含义紧紧围绕“虢亡,虞必从之”的中心展开,深刻道出抗晋就是保虞、护虢就是自护的道理。虞公昏昧至极,好像尚未从迷恋晋国重贿的醉梦中醒悟,竟用“同宗不害”的谬见来搪塞谏语。宫之奇就此又作苦心规谏。他先对宗亲关系的远近作了分析,说三国虽是“同宗”,但虞同晋相远,晋虢有近亲,而献公“将虢是灭”,又“何爱于虞”?接下又指出晋献公对“桓庄之族”的态度,“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这一连数次反诘,逐层推进,有力地以晋献公内杀同祖兄弟、外伐同宗邦国的血腥事实打破虞公对晋怀有的侥幸心理。最后,虞公推出“享祀丰洁,神必据我”的虚妄之论为自己辩护,宫之奇再次批驳。他三引了周书,提出“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和“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的观点和认识。显然,这是宫之奇对“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思想的引申与发挥,言外之意已经晓然,虞公收受晋国厚赂、助晋攻虢正是缺德行为。宫之奇又反问:“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在此,宫之奇表述的“皇天”、“鬼神”不佑“无德”的思想是虚妄的,然而在虚妄的形式中所指出的国君取亡的条件却是现实的。

无奈虞公贪迷不悟而又刚愎拒谏,执意“许晋使”,再次助晋攻虢。宫之奇竭尽忠诚,为免遭晋祸断然“以其族行”,并预言:“虞不腊矣!”此后第二、第三部分,都是以事实证明宫之奇的预断,宫之奇提出的种种危险预测,全都成为严酷的现实。

宫之奇是虞国的贤能之臣,他的忠谋善言以及虞公的贪贿取亡,已经成为有价值的历史经验和严重教训,后来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家,都曾对此有过多方面的论述(可以参见韩非子·十过、吕氏春秋·权勋、新序·善谋、公羊传和榖梁传等)。

作者记写宫之奇的谏语和驳论,沿用古老的史家习用的“记言”方式,进谏者和受谏者之间的言语文辞,有呼有应,有立有破。宫之奇与虞公围绕关乎虞国存亡的中心论题,层层深入地展开议论和驳难。对话中,宫之奇义正辞严、智虑深远,而虞公愚昧昏聩、贪贿无艺,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作者所记宫之奇驳斥虞公“同宗不害”的谬论最有力,不仅所用论据皆为事实,而且连用反诘句式,深透地说明晋不可能爱虞的道理。驳斥虞公“神必据我”妄见的一节最精彩,宫之奇不仅借虚妄的形式突出了“明德”、“和民”的政治见解,更借荒诞的形式否定了“皇天”、“鬼神”的公正和圣明。“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此一语足见宫之奇的卓见。

宫之奇的谏语多用四字句式,无疑这是古老的四言习惯,优美而精练。其中有的有深刻的思想内含和有益的经验教训,如“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将虢是灭,何爱于虞?”等等,已成为警句。宫之奇引谚“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也成为阐明邻国相依相重关系的名言。宫之奇又巧于运用修辞技巧,他征引周书、谚语以增强言辞的说服力,就使议论更具有庄重的色彩。当然,就作者方面说,也表现出就左传作者高超的写作素养和深厚的修辞造诣。



猜你喜欢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名句】天将降大任 ① 于是 ② 人矣,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③ ,行拂乱 ④ 其所为。 【注释】①大任:重大使命。②是:这,此。③空乏其身:使身体受困乏。④拂乱:扰乱。 【释义

  • 苏轼《沁园春》全诗鉴赏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清清。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

  • 王维《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与裴迪同作)》全诗赏析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谿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

  • 化民成俗,必自庠序;进贤兴能,抑由贡举。|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化民成俗,必自庠序;进贤兴能,抑由贡举。》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鹧鸪天·画毂雕鞍狭路逢赏析》

    词的上片主要是叙事,讲述的是作者偶遇佳人,并对佳人一见钟情的浪漫爱情故事。故事伊始,两人的相遇便颇具浪漫色彩。“画毂雕鞍狭路逢,一声肠断绣帘中”,在狭窄的道路上作者恰巧遇到华美的宫车从旁经过,一声令人肠断的呼唤从绣帘中传出。这便是两人的

  • 句读不葺之诗是什么意思

    李清照《词论》中评语。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三引李清照云: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真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所谓句读不葺之诗,指长短参差不齐的诗歌,往往不

  • 《摇曳在童年时代的山杏情怀》赵海萍散文赏析

    总有一种情怀伴随着时光的从容流逝而经久不衰,甚或愈加清晰、浓烈,进而沉淀成温暖心灵的一抹暖阳、半杯清茶、满怀春色。记忆因了这情怀而

  • 埃达 [冰岛]佚名

    【作品提要】 《女先知书》是古代北欧埃达诗中的重要篇章,讲述了伯尔生有奥丁等三子,他们杀死巨人伊米尔,用其颅骨造天,骨骼造地,血造海。开天辟地之后,他们居住在神的乐园里,然而家庭不和,龃龉层出不穷,致

  •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出处】唐.韦庄《 章台夜思 》 【意思】长夜中清彻的琴瑟撩人幽怨;好象风雨绕弦无尽凄楚悲哀。孤灯之下听到楚地号角凄怆;西边一钩残月巳经落下章

  • 古诗文《治安疏》原文|注释|赏析

    [明] 海 瑞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 ② :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责,求万世治安事: 君者,天下臣民万物之主也。惟其为天下臣民万物之主,责任至重。凡民生利病,一有所不宜,将有所不称其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