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病梅馆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江宁之龙蟠①,苏州之邓尉②,杭州之西溪③,皆产梅。或曰:“梅以 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④,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 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⑤,以绳天下之梅也⑥;又不 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⑦。梅 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 士孤癖之隐⑧,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 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 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 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 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⑨,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 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 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注释】①龙蟠:即龙蟠里,在今南京清凉山下。②邓尉:山名,在今苏州西 南。汉时邓尉隐居于此,故名。③西溪:水名,在杭州灵隐山西北松木场。④欹 (qī):倾斜。⑤明诏大号:本指圣明的诏书、君主的号令。此指公开通告,大张旗 鼓地号令。⑥绳:木工用的墨线,这里作动词,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⑦夭梅:使 梅花夭折。病梅:使梅花成病态。⑧孤癖之隐:个人的奇特嗜好。隐,隐私,偏见。 孤癖,特殊的嗜好。⑨诟厉:辱骂,指责。
【鉴赏】病梅馆 记又题为疗梅 说,是龚自珍在1839 年辞官南归途中写下 的一篇散文,一篇寓 言性小品。
此文分为两部 分。第一部分写病梅 成因和病梅之祸。作 者先点出盛产梅花的 地方:龙蟠、邓尉、西 溪,接着描述梅之“病”:不以直、正、密为美,而以曲、欹、疏为美。原因是 文人画士的孤癖之隐造成的。有人将此意告知卖梅人,卖梅人为了求得 重价便纷纷按照这种标准来改造梅,最终使“江、浙之梅皆病”。第二部分 写疗梅、救梅,表达作者的理想。面对“病梅”,作者发誓要“疗之、纵之、 顺之”。“疗”“纵”“顺”三个字,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反对思想束缚,要求个 性解放的思想。作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让人联想到杜甫“安得广 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意愿。本文语言简洁明快,紧扣病梅 和疗梅逐层推进,以叙述为主,融汇议论和抒情。
在文章中,梅的形象被作者赋予了非常丰富、深刻的意蕴。梅成了人 才的象征。“夭梅”“病梅”实际上比喻人才遭受了摧残;“疗梅”“救梅” 则表达了对人才的挽救;文人画士则比喻保守、顽固的统治者。本文借物 喻人,运用象征的手法,表明作者对国势衰颓的关心和对人才被摧残的痛 惜,提出了解放个性的要求。文章的深层意蕴并不特别点明,而是让它含 蓄、曲折地寄寓在文字的提炼和意象的塑造之中。
一般来说,“梅”在中国人的眼中,是被赞美的对象,是高洁、健康与不 屈的象征。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梅居其首。但在这篇病梅馆 记中,龚自珍却立意新颖,写下一曲关于梅的壮烈悲歌。他是第一次为 梅的不幸遭遇发出悲愤呐喊的智者。他并非有意要抹黑“梅”,而是要揭 示“病梅”所象征的人才,要控诉造成“病梅”的社会。
汤克勤 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82-483页.
-
守闲事服饵,采朮东山阿。东山幽且阻,疲苶烦经过。戒徒劚灵根,封植閟天和。违尔涧底石,彻我庭中莎。土膏滋玄液,松露坠繁柯。南东自成亩,缭绕纷相罗。晨步佳色媚,夜眠幽气多。离忧苟可怡,孰能知其他。爨竹茹芳
-
岩垂匹练千丝落,雷起双龙万物春。此水此茶俱第一,共成三绝景中人。 作品赏析原题:元翰少卿宠惠谷帘水一器龙团二枚仍以新诗为贶叹味不已次韵奉和
-
与竹为邻假如,竹能开口说话,会不会像笛子一样好听;假如,竹能迈腿走路,会不会成为与你形影不离的兄弟。苏东坡先生有言:“宁可食无肉,
-
承华东署三分务,履道西池七过春。歌酒优游聊卒岁,园林潇洒可终身。留侯爵秩诚虚贵,疏受生涯未苦贫。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张良、疏受并为太子少傅。]
-
谈虎三则(一)我所见的虎抗战八年中一直住在平江乡下,虽然七岁到十五岁的我没有单独进过大山,未于野外遇过虎,但是也曾夜里听过老虎叫,
-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名言: 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注释: 转眄(mian): 眄, 斜着眼。转眄就是转睛顾盼有情。流精: 流露出奕奕的神采。光润: 形容玉一般的容貌。光, 光泽。润
-
孤山有陈时柏二株。其一为人所薪,山下老人自为儿已见其枯矣,然坚悍如金石,愈于未枯者。僧志诠作堂于其侧,名之曰柏堂。堂与白公居易竹阁相连。属余作二诗以记之。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姿尚宛然。双干一先神
-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
旅雁何时更著行。
-
现代的女权运动 李大钊二十世纪是被压迫阶级底解放时代,亦是妇女底解放时代;是妇女寻觅伊们自己的时代,亦是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