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花诗词之《白牡丹》全诗原文鉴赏
王贞白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
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
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
牡丹是花中之王,古今不废吟咏。或咏魏紫,或咏姚黄,大都散发着奢豪华贵的气息。而咏白牡丹者,又多寄失意之情或郁郁不平之忿。如“白花冷淡无人爱,却占芳名道牡丹”(白居易题白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裴潾裴给事宅白牡丹)。然而王贞白的这首白牡丹诗却不寄失意之情,也不含孤高之意,只是站在欣赏的角度来写的。
首联“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以美好的想象发端,为全诗定下赞咏的基调。“谷雨”在这里指的是季节也是指这个季节中的雨。“谷雨”正是春之末夏之初,此时的好雨洗净了白色的绢帛,将其裁剪成一朵朵艳丽的牡丹花,诗人的想象多么美,比喻多么妙。“洗”字用得生动,而“裁”字更照应得巧妙。颔联两句分别写出牡丹的香与色:奇异的芬芳如玉合(通盒)乍开;净洁的颜色如涂银的盘子。这两句写得有香有色,芬芳皎洁。颈联两句以清晨和深夜的不同景象进一步夸赞白牡丹的姿色。“晓贮露华湿”一个“湿”字显得娇艳欲滴;“宵倾月魄寒”一个“倾”字把月光花色融在一处,交映生辉。尾联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对白牡丹的赞美推向高峰。那已不再是白牡丹了,那是淡涂脂粉的美貌佳人(全唐诗“家人淡妆罢”一句“家”字下注“一作佳”。我以为以“佳”代“家”为更好)默默无语地倚立在月下的朱栏边。在诗人眼里,这白牡丹就是一个雍容典雅文静娴淑的少女。古人说:“王嫱、西施,天下之美妇人也。俨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咏西湖句)可是读了这首诗,人们会感到这淡妆的素雅娴静的白牡丹更胜过那浓妆艳抹出尽风头的红牡丹一筹。
全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切,对仗工巧,结尾两句用拟人手法更具神韵,不失为咏白牡丹之佳作。
-
任昉 已谢西王苑,复揖绥山枝。 聊逢赏者爱,棲趾傍莲池。 开红春灼灼,结实夏离离。 任昉曾出仕齐、梁两朝,是南北朝时代的著名诗人,颇受大诗人江淹的推重。史载他喜结宾朋,“奖进士友”(《梁书·任昉传》)
-
朝红争景新,夕素含露翻。妍姿如有意,流芳复满园。单栖守远郡,永日掩重门。不与花为偶,终遣与谁言。
-
古文观止·韩愈·与陈给事书 愈再拜: 愈之获
-
《王柏·敬修斋箴为天台周平之作》原文注释与译文
-
王奕长江衣带水,历代鼎彝功。服定衣冠礼乐,聊尔就江东。追忆金戈铁马,保以油幢玉垒,
-
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联保主任方治国,当他看见正从东头走来,嘴里照例扰嚷不休的邢幺吵吵的时候,简直立刻冷了半截,觉得身子快要坐不稳了。 使他发生这种异状的原因是这么来的:为了种种糊涂措施, 目前他正处在全
-
(明)杨基 春色醉巴陵①,阑干落洞庭②。 水吞三楚白③,山接九疑青④。 空阔鱼龙气, 婵娟帝子灵⑤。 何人夜吹笛? 风急雨冥冥⑥。 【题解】 此诗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浩瀚气象, “水吞三楚”,“山接
-
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柳宗元①杪秋霜露重②,晨起行幽谷。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寒花疏寂历,幽泉微断续。机心久已忘,何事惊麋鹿?【注释】
-
寻常情理中见风致——读陈超君散文集《凤凰于飞》◎王晓静读过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你是生命哪味药》,深切地感受到了她细腻温婉的情怀,透
-
5月中旬 红4军扩编 : 新集会议后,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分局和军事委员会为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将警卫师改编为红4军第13师,同时,调整了部分领导干部。至此,扩编后的红4军领导人为:旷继勋任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