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爱之神※》全文、注释和赏析
一个小娃子,展开翅子在空中,
一手搭箭,一手张弓,
不知怎么一下,一箭射着前胸。
“小娃子先生,谢你胡乱栽培!
但得告诉我: 我应该爱谁?”
娃子着慌,摇头说,“唉!
你是还有心胸的人,竟也说这宗话。
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
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
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
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
【注释】 本篇最初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 新青年第4卷第5号,署名唐俟。爱之神:古罗马神话中有爱神丘比特,传说是一个身生双翅手持弓箭的美少年,他的金箭射到青年男女的心上,就会产生爱情。
【析】 如果说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声春雷,那么,鲁迅同时创作的白话新诗也直接起到提倡新文化的作用。爱之神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诗篇。
爱之神与狂人日记同时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可见,这是鲁迅经历了难以忍受的寂寞和苦闷之后,在新思潮的影响下,参预文学革命的产物。这时,鲁迅感到“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①这一思想在鲁迅的白话新诗中都有不同的表现。爱之神表现爱的启蒙,更是写爱的茫然; 表现爱的觉醒,更是写爱的苦闷。诗中写“爱之神”小娃子先生“展开翅子在空中,一手搭箭,一手张弓”,形象地暗示爱的启蒙。但是,作为启蒙者的“爱之神”也不过是“胡乱栽培”。作为被启蒙者的“人之子醒了; 他知道了人类间应有爱情”②,但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叫爱情,只能发出苦闷的叫声:“但得告诉我:我应该爱谁?”这个现实的问题是启蒙者无法回避的,也是启蒙者应该明确回答的。但“爱之神”面对疑问也只是着慌,摇头,叹气,茫然不知:“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这当然不是赞美“爱之神”,但也不是否定“爱之神”,而是着力于揭示当时“人之子”在爱情婚姻上的茫然、苦闷,着力于揭示“箭放过了”之后,“人之子”爱的命运。在“爱之神”看来,当时的“人之子”面临两种选择: 一是“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 一是“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死掉”。一种选择是勇敢反叛,冲破爱的樊篱,赢得真爱;一种选择是无奈挣扎,囿于爱的樊篱,无谓牺牲。鲁迅也就在诗中揭示出反封建礼教的意义。“爱之神”的“箭放过了”,但是,黑暗的闸门和因袭的重负仍在,制造人肉筵宴的厨房仍在。如果不深知这样的现实,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胡乱栽培”,任何启蒙都将是
失败的。
鲁迅的白话新诗大多是以写事为主,由简单的情节构成,达到托事寄情,以事寓理的目的。爱之神赋予西方古老神话以东方现代意识,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和暗示性的对话使诗蕴含深意,在貌似写爱情中突现反封建礼教的主题。爱之神的形象写得生动传神。展开翅子、搭箭张弓的动作,展示出爱之神进行爱的启蒙的神气和居高临下的威风,一派胸有成竹的架势;面对发问时着慌、摇头的神态,毕现了爱之神的茫然,无可奈何。这就是最初的启蒙者的共同心态:一方面搭箭张弓引路,另一方面又不能(也不可能)指出具体的方向。
全诗语言朴素、简洁,对话纯系口语,幽默风趣,活泼自然。形式新颖,“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③。鲁迅的主要精力虽不在创作白话新诗,但在中国新诗的开步时期,这种别具一格的作品并不多。它和鲁迅同时的其他白话新诗,成为“五四”新文学中的早期作品。鲁迅以此同一批早期新诗作者一起开创了中国新诗。
①鲁迅〈呐喊〉自序
②鲁迅随感录·四十
③鲁迅致窦隐夫(1934年11月1日)
-
从诗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首邀请朋友赴约的诗歌,诗人着力刻画他的书斋的清幽雅致,意在表达对杨补阙的盛情,期待他能如期来访,而这些主要是通过对书斋周围景物的准确、细腻的描绘来实现的。 首联中“茅茨”为“茅屋”之意,在这里指的是诗人简朴的书
-
宋词典故·期颐 【出典】 《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唐·孔颖达疏:“人年百岁不复知衣服、饮食、寒暖、气味,故人子用心要求亲之意而尽养道也。”《三国志》卷一一《魏书·管宁传》南朝
-
一我终于拥有了一间小小陋室,虽然只有一床一桌一椅一凳一书架而已。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的单身宿舍,在教学楼顶层最左端的最里间,门也开在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9古诗词段子,内容包括古诗文学,唯美的段子,句子,,搞笑古诗,段子,最好是小孩看的,求,经典的,唯美的古诗句,段子,句子,。苏东坡与苏东皮以前,有两个学童在朝拜文庙时,甲学童看看匾额上“文庙”两个字,念道:“大庙。”乙学童纠正他说:“不念‘大庙’,念丈庙。”两
-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
康熙三年甲辰(1664)九月,作者北上大同,在山西按察司副司同乡先辈曹溶处为幕友。这首词作于二月初过雁门关时。作者登关远眺,思接千载,神驰万里,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怀古伤今之作。
-
鸟鸣庭树上,日照屋檐时。老去慵转极,寒来起尤迟。厚薄被适性,高低枕得宜。神安体稳暖,此味何人知?睡足仰头坐,兀然无所思。如未凿七窍,若都遗四肢。缅想长安客,早朝霜满衣。彼此各自适,不知谁是非。
-
《吕南公·东斋六铭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某来
-
作者: 高安 【本书体例】
-
[十九·一]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 [十九·二]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 ① ?焉能为亡 ② ?” [十九·三] 子夏之门人问交 ③ 于子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