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歌《江陵女歌》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
江陵女歌见于乐府诗集,被归类在“清商曲辞”篇目下,属于流行江浙都市的吴声歌曲。歌,自然有曲谱,按古今乐录记载,吴声歌是以觱篥、箜篌、琵琶或笙、筝伴奏的,其声圆润而悠扬。可惜曲谱已经失传,江陵女歌 留下的也仅有其词而已。
歌中唱的是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追求和向往:雨从天上落哟,水从桥下流;拾起姑娘的定情裙带哟,做成同心结,连接起两颗相爱的心。“同心结”为用锦带制成的连环回文扣,古人用来表示男女相爱的象征。玉台新咏卷七梁武帝有所思中有诗句: “腰中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在 江陵女歌中,抒情主人公要用 “拾得”的 “娘裙带”制作 “同心结”,那么,“娘裙带”何以拾而得之呢?原来,在唐代,青年人搞恋爱比较开放,有未嫁之女抛掷信物给心上人的风习。这“娘裙带”若不是姑娘有意抛出,小伙子恐怕是拾不得的。
比兴手法是历代民歌一个共同的艺术特征。“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这一句显然也是运用的比兴手法。它以动态的 “雨”和 “水”起兴,曲折委婉,给人以联想,仿佛那定情的 “娘裙带”随雨飘至,随水流来。人们常以 “柔情似水”来比喻女性,那绵绵雨丝、潺潺流水中,不正可以看到一位这样的佼好姑娘吗?比兴手法常用常新,这首民歌的作者用得生动和谐,富有韵律,颇得自然畅怀之情趣。一首江陵女歌在短短的诗章里创造的境界和形象极为动人。有人说,中唐时期,杜甫等北方诗人到江南避“安史之乱”期间,多为吴声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所感染。由是观之,斯言信哉。
-
李商隐《西溪》唐山水诗鉴赏 李商隐 怅望西溪水,潺湲奈尔何? 不惊春物少,只觉夕阳多。 色染妖韶柳,光含窈窕萝。 人间从到海,天上莫为河。 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 京华他夜梦,好好寄云波。 西溪,在
-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作品赏析【注释】: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
-
月光有锈 中秋国庆假在即,母亲照例又打来电话“放假了回来哈。”语气小心翼翼,却又自然而然。是的,似乎每个节假日,母亲都在“接
-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向南,内容包括带“向南”的诗句,带“向南”的诗句,关于向的古诗词。自古多情空余恨,多情总被无情恼。昨夕有意耐纷纷,今宵无情好淡淡。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二首 杜牧 梅落新春入后庭,眼前风物
-
古文·瘗旅文 王守仁维正德四年秋月三日(1),
-
韩愈 国子先生 (1) ,晨入太学 (2) ,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 (3) ; 行成于思,毁于随 (4) 。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 (5) ,拔去凶邪 (6) ,登崇俊良 (7)
-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古剑寒黯黯,铸来几千秋。白光纳日月,紫气排斗牛。有客借一观,爱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宝有本性,精刚无与俦。可使寸寸折,不能绕指柔。愿快直士心,将断佞臣头。不愿报小怨,夜半刺私仇。劝君慎所
-
土耳其绝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伊斯兰教在国民社会政治生活中起重要作用。土耳其的穆斯林80—90%属于逊尼派。在逊尼派中主要信奉哈乃斐教法学派(占逊尼派教徒的75—78%)和沙斐仪教法学派(占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