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鉴赏

古文观止·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 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馀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 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 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 “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 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11),为一十五卷。呜呼! 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12)

【注释】 ①所有:此指才能、抱负。放:这里指游山玩水之意。该句实写隐居生活。②兴于怨刺: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羁臣:羁旅之臣,即在外地游宦的官吏,亦指贬谪在外的官员。③殆:大概,几乎。工:好。④荫补为吏:梅圣俞因他叔父的官勋得到恩荫而做过河南知县主簿。荫,封建社会的一种承袭制度。补,指官吏有缺额,选人授职。有司:负有专职的官吏,此指主考官。⑤今:通“近”,即将。辟书:招聘之书,即聘书。辟,征召。⑥宛陵:今安徽宣城。⑦王文康公:王曙,字晦叔,谥号文康,宋仁宗时的丞相,生前举荐过欧阳修等人。⑧雅颂: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此泛指一般颂功颂德的诗歌。荐:奉献。清庙:宗庙。商、周、鲁颂:指诗经中的商颂、周颂、鲁颂。⑨谢景初:字师厚,浙江富阳人。吴兴:县名,在今浙江省嘉兴县。次:编。⑩铭:此指作墓志铭。(11)掇:选取。(12)欧阳修在他的六一诗话和书梅圣俞诗稿后等文中多次评论梅圣俞的作品。

【译文】 我听世人在说诗人的境遇顺利的少,穷困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世间留传的诗歌,大多出于穷困之人的作品吧。大凡士子们怀有才智而又不能施展于社会的,多乐意让自己放浪于山头水边这种人世之外的地方,遇到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类的自然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而内心又有忧然感慨积郁; 当他兴起怨恨讽刺的念头而进行创作,宣泄流放的臣子或寡妇的那种慨叹,进而表达出一般人所难于表达的感受来。大概是越穷困就越能写出好作品。既然这样,那么不是写诗使人穷困的,而是因为穷困了才把诗写好的。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因承上辈恩荫而补受官职,虽多次被举荐进士,但总被主考官压制,困顿在外州县十多年。年纪快要五十了,还靠着别人下聘书,当个辅助人员。一向积累的才能只得积郁,不能奋起而表现在事业上。他家在宛陵,幼年就学诗,当还是一个儿童时,写的诗句就已使父老长辈们惊异。长大了,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说后,所写文章简古纯粹,不苟且迎合社会风气而求世人喜爱。世人只知其诗歌罢了。但当世人们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求教于圣俞; 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感受,喜欢通过诗歌来表达,因此他平生所作诗歌尤其多。社会上已经知其名了,但无人向朝廷推荐他。先前王文康公曾见到他的诗作,感慨说:“二百年来没有这样的好作品了!”虽然相知很深,但最后还是没推荐成。如果他有幸得到朝廷重用,能够写出像雅、颂那样的诗作来歌颂大宋的功德,奉献给皇家宗庙,以媲美于商颂、周颂、鲁颂的作者,难道不是很伟大吗?怎能让他老不得志,写些穷困者所作的诗歌,只抒发些关于虫鱼之类、困于偏远地区之叹的辞句呢? 多么可惜啊!

圣俞的诗作虽多,自己却不爱收拾保存。他妻子的哥哥的儿子谢景初怕遗失太多,选取他自洛阳到吴兴以来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嗜读圣俞的诗,但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很高兴谢景初的分类编排,马上就写了序言并保存起来了。

这以后十五年,圣俞因病逝世于京城。我哀痛地为他写了墓志铭,并向他家求索,得其遗稿一千余篇,加上从前所保存的,总共选择其中最好的六百七十七篇,编成说了。

【鉴赏】 梅圣俞即梅尧臣,北宋著名诗人,诗风清新质朴,有人誉之为宋诗的 “开山祖师”。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深受其影响,两人志同道合,都反对讲究辞藻、无病呻吟的西昆体。梅圣俞死后一年,即1061年,欧阳修为他的诗集写了这篇序言。文章着重提出一个关于诗歌创作与生活实践关系的观点: 并非写诗使作者穷困,而是穷困使诗人对生活理解更深切,进而才写出好诗,即 “穷而后工”。“穷而后工”是本文首次使用,成为后世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观点。这一观点继承了司马迁 “发愤著书” 的思想,以及韩愈 “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 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 的主张,正确提示了许多优秀作家的生活与创作的密切关系。但在文中,作者又惋惜梅圣俞没有被朝廷发现和重用,没有以其诗才为朝廷歌功颂德,这与前一观点相背。这种矛盾是作者对梅圣俞的感情所致: 希望梅圣俞的生活富贵显达,而不是穷困一生。这种矛盾正好表现了欧阳修对他的一生穷困的痛惜和不平。文章立论在前,将议论、叙事、抒情糅为一体,语言简洁平易,情感低昂顿挫,观点深刻而又抒情浓烈。

猜你喜欢
  • 韦应物《送冯著受李广州署为录事》全诗赏析

    郁郁杨柳枝,萧萧征马悲。送君灞陵岸,纠郡南海湄。名在翰墨场,群公正追随。如何从此去,千里万里期。大海吞东南,横岭隔地维。建邦临日域,温燠御四时。百国共臻奏,珍奇献京师。富豪虞兴戎,绳墨不易持。州伯荷天

  • 吕麦·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

    吕麦·同心如牵挂,一缕情依依吕麦在一个晴朗的秋天早上,厦门坂仔的林家举家出动,送和乐坐船去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这个和乐,就是林语堂

  • 王士禛《余澹心寄《金陵咏怀古迹》却寄二首(选一)》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王士禛 千古秦淮水,东流绕旧京。 江南戎马后,愁杀庾兰成! 此诗作于顺治十七年(1660)任扬州推官时。余澹心,名怀,澹心为字,福建莆田人,明亡后侨居江宁,为明遗民,曾赋《金陵咏怀古迹》寄给作者,抒写

  •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原文及赏析

    原文: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

  • 莫树材《欠你一碗“整蛋糖水”》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莞邑农村盛行“相睇”,拍拖中的男方要到女方家让女方的亲戚朋友过目,俗称“面试”。陈村的阿华今天就要到拖友阿娟家

  • 苏轼《二鲜于君以诗文见寄作诗为谢》全诗鉴赏

    我怀元祐初,圭璋满清班。维时南隆老,奉使独未还。迂叟向我言,青齐岁方艰。斯人乃德星,遣出虚危间。(司马温公谓轼曰:子骏福星也,京东人困甚,且令往彼。)召用既晚矣,天命良复悭。一朝失老骥,寂寞空帝闲。至

  • 梁鼎芬《独夜》抒发幽怨感慨诗

    此诗原题《海西庵夜》,陈衍辑《近代诗钞》,改为《独夜》,更为切合题旨,并廓展了诗的意境,避免了原题因过于坐实而显得拘泥局促的不足。

  • 苏轼《题双竹堂壁》全诗鉴赏

    江上樯竿一百尺,山中楼台十二重。山僧楼上望江上,遥指樯竿笑杀侬。

  • 《思齐》原文与鉴赏

    作者: 龚协 【本书体例】

  • “小确幸”知多少

    “小确幸”知多少不沾流行,却也在流行中。一不小心发现很多“小确幸”,只好用这个正流行的词语,把它记下来。凡人俗事的生活里,小确幸确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