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檀》鉴赏、赏析和解读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
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诗经·魏风
这是一首揭露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诗,是诗经“国风”中最富战斗光芒的诗篇。
一群伐木造车的劳动者,在河边即兴而歌:“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唱他们用着原始的工具斧子,砍倒质地坚硬的檀树,然后再把这上千斤重的檀木运到河边。 “坎坎”的沉重伐木声,形象地写出了这种劳动的艰辛。干:岸。猗:通“兮”,啊。当他们筋疲力竭地站在悠闲流淌的清清河水边,看到微风吹起水面上的圈圈波纹时,禁不住思绪万千,这层层的水波激起了他们脑海里不平的涟漪。绘景不是本诗主旨,然而,这句景诗却写得极其优美,它使诗歌的抒情一下子浓郁了起来,也使诗歌从劳动叙写,自然地过渡到了下文对剥削者的愤怒指责:不耕种不收获,为啥拿走粮食三百束?穑:收获。廛:束。下文的“亿”、 “囷”,也都是“束”的意思。县:同“悬”。貆(huan):猪貛。不出狩不行猎,为啥猪貆挂你院?严正的反诘,如万钧雷霆,震聋发瞆,不仅揭示了阶级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基本事实,也显示出了这群伐木者初步觉醒的反抗意识。喷涌而出的愤怒之情,和锋芒犀利的激烈指斥,使诗歌的调子在这中段层次上猛然升高了。然而,出乎常轨,诗歌在进入到结尾部分时,调子却突然之间下降了,变得极为冷静而平淡。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那些老爷们啊,可不是白吃饭的呀!在前四句以铁一般的事实揭露了“君子”的寄生本质后,这最后的二句就是一种绝妙的反语挖苦了,它表现的是对“君子”的极端轻蔑和鄙视。
正面揭露和反语讽刺的巧妙结合,是本诗艺术成功的主要手法。如果没有义正词严的正面斥责,将难以显示结尾反语的嘲讽意味;而假如没有后面的反语结句,那么必定减弱作品深刻的批判内函,它的诙谐含蓄的艺术特色也会完全丧失。
在结构上,重章叠句反复吟咏的形式,也为本诗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既能尽兴抒情使主题深化,又大大加强了诗作的讽刺力量,和铿锵回旋的韵律美感。
总之,这首诗可说是古代人民以诗歌为武器、进行反剥削斗争的最早尝试和成功范例,对后世讽刺诗歌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大的意义。
-
枯槁形骸惟见耳,凋残鬓发只留须。平生大节堪为底,今日灰心始见渠。
-
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欲舞定随曹植马,有情应湿谢庄衣。龙山万里无多远,留待行人二月归。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侵夜可能
-
吾闻天子之马走千里,今之画图无乃是。是何意态雄且杰,骏尾萧梢朔风起。毛为绿缥两耳黄,眼有紫焰双瞳方。矫矫龙性合变化,卓立天骨森开张。伊昔太仆张景顺,监牧攻驹阅清峻。遂令大奴守天育,别养骥子怜神浚当时
-
词采取由远而近的写法,从天空景象和季节入手。“星河明淡”二句,上句写夜空,下句写季节。上元之夜,明月正圆,故“星河”(银河)显得明淡。此时春虽至,但余寒犹存,时有反复,故春意忽深忽浅。这二句写出了元夕的自然季候特征。 “红莲”这一句
-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少年无疾
-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出处】唐李商隐《 贾生 》。 【意思】可惜啊,汉文帝与贾谊谈到深夜,身体还在不断地向前 靠,原来问的不是有关天下百姓的大计,而是问一些迷信的事情. 【全诗】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踯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
-
【注释】:(嘉靖中,湛甘泉、霍渭厓在南都折毁庵观,豹韬卫营中小庵,有尼题一诗于壁。或云尼名觉清。)
-
随感录三十五从清朝末年,直到现在,常常听人说“保存国粹”这一句话。前清末年说这话的人,大约有两种:一是爱国志士,一是出洋游历的大官
-
不愁陌上春光尽,亦任庭前日影斜。面黑眼昏头雪白,老应无可更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