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登金陵凤凰台》原文|注释|赏析
[唐]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②,晋代衣冠成古丘③。
三山半落青天外④,一水中分白鹭洲⑤。
总为浮云能蔽日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
①本篇选自李白李太白全集。凤凰台,在金陵(今南京市)凤凰山上。相传有三鸟翔集于此山,文彩五色,状如孔雀。当时人谓之凤凰。于是,筑台山上,山和台皆由此得名。②吴宫,三国时吴国的王宫。③晋代,指东晋,东晋建都金陵。衣冠,指名门望族。④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三峰南北相连排列。⑤白鹭洲,在金陵西南长江中。⑥“总为”句,语出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分析〕
李白才气横溢,热情奔放,兴之所至,往往任情高歌。这种粗犷豪放的个性,使他作诗时更愿选择古体。因此,他的诗集中古诗多而律诗少。虽然如此,李白的律诗同样达到极高的艺术造诣。登金陵凤凰台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天宝元年,唐玄宗下诏征李白赴长安,一时李白声名大振,他觉得从此可以一试身手,大展鸿图了。但是,现实是严酷的,唐玄宗只是把李白当作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并不想予以重用。这使李白非常失望。同时,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个性,又招致权贵们的谗毁。这一切终于使李白明白,长安不是久留之地。于是,他上书告退,漫游于齐鲁吴越之地。这首诗,就是他漫游途中与友人崔宗之同游金陵凤凰台留下的杰作。
首联“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依据传说而写。许多评论都强调此处三次出现“凤”字,不避重复而别具一番艺术感染力,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李白在这里流露的情绪,更多的是对历史兴亡盛衰之感叹。金陵曾是六朝古都,有过兴盛辉煌的一页,“凤凰台上凤凰游”就是一个形象的说明。然而,六朝繁华如过眼烟云,现在展现在李白眼前的,只是凤去台空的一片废墟,只有浩荡的长江,亘古不变地向东流去。这种兴叹与李白愤然离开京城长安的心情不是有某种联系吗?
颔联“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深化了首联流露的惆怅情绪。自三国东吴开始建都金陵,大开园囿,穷极奢欲。延至晋代,王、谢诸世家大族,更不可一世。可是,如今这种种繁华、权势只能埋入幽径,废成古丘,历史沧桑,俱成陈迹。李白这一联,写景感事,慨叹淋漓,深得吊古之义。
李白的思绪,并没有一味沉浸在对历史的沉吟之中,他把深沉的目光转向眼前的景物。城外长江边上的三山,在烟霭笼罩之中若隐若现;江中的白鹭洲,把浩荡的江水一分为二。这一联 以写景联系了悠悠历史与现实环境,既是一种巧妙的过渡,迷濛的景色中又有意无意地融入了李白的愁绪,从而引出了尾联的直抒胸臆。
尾联“浮云蔽日”化用了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一语,显然是直斥唐皇帝周围的奸邪。这是李白长安生活的亲身体验,是他愤而离京漫游各地的原因。而“长安不见”一句,是李白心系朝廷,关心国事的心情的直接流露。从六朝古都的兴衰,想到京城长安的现状,这样看来,李白在这首诗的结尾所叹之“愁”不是带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了吗?
〔评说〕
瞿佑归田诗话:“崔颢题黄鹤楼,太白过之不更作,时人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讥。及登凤凰台作诗,可谓十倍曹丕矣。盖颢结句云‘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太白结句云‘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爱国忧君之意,远过乡关之念。善占地步矣。”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崔颢题诗黄鹤楼,李白见之,去不复作。至金陵登凤凰台乃题此诗,传者以为拟崔而作,理或有之。崔诗直举胸臆,气体高浑,白诗寓目山河,别有怀抱,其言皆从心而发,即景而成,意象偶同,胜景各擅,论者不举其高情远意,而沾沾吹索于字句之间,固已蔽矣。至谓白实拟之以较胜负,并谬为‘搥碎黄鹤楼’等诗,鄙陋之谈,不值一噱也。”
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若论作法,则崔之妙在凌驾,李之妙在安顿,岂相碍乎?”
-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 ② ,身亡所寄 ③ ,废寝食 ④ 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⑤ ,曰:“天,积气 ⑥ 耳 ⑦ ,亡处亡气。若屈伸 ⑧ 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⑨ ,奈何 ⑩ 忧崩坠乎
-
【5500】长城简史(徐永清著,北京:商务印书馆,印张24,2021年1月第1版,76元)△14章:雏形;齐楚;纷筑;秦始皇;单于;汉武帝;鲜卑;
-
明·袁中道 2 三则 ·之一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冬某日) 3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 4 ,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少有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
-
现在竟还有人写信来问我作文的秘诀。 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全了就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在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并非全没有,逢蒙杀羿就是一个前例。逢蒙远了,而这种古气是没有消尽的,还
-
我决定不要被长教溪淹死晨起到现在,为了一首长教溪我脑汁绞尽不就是一条溪吗不就是一条身边陪伴着十三棵古榕树仿佛十三个神灵护卫的长教
-
三月十三寒食日,春色遍天涯。越溪阆苑繁华地,傍禁垣、珠翠烟霞。红粉墙头,秋千影里,临水人家。归来晚驻香车。银箭透窗纱。有时三点两点雨霁,朱门柳细风斜。沈麝不烧金鸭冷,笼月照梨花。
-
素寡名利心,自非周圆器。徒以岁月资,屡蒙藩条寄。时风重书札,物情敦货遗。机杼十缣单,慵疏百函愧。常负交亲责,且为一官累。况本濩落人,归无置锥地。省己已知非,枉书见深致。虽欲效区区,何由枉其志。
-
作品:《墨子》 简介《墨子》,是墨子及其后学
-
岭梅归驿路迢迢,越鸟巢倾木半乔。松径就荒聊应召,桂丛留隐定相招。家庭噪鹊争喧树,夜帐惊猿自拥条。何处秋风催客鬓,青丝恐逐物华凋。
-
九华山,原名九子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山有99峰,以天台、莲华、天柱、十王等9峰为最雄伟,故初名九子山。唐天宝十三年 (754年),李白来游九华山,把9个山峰比作9朵莲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