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祭文概述·祭文写作的误区
祭文·祭文概述·祭文写作的误区
误区一: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真实是祭文的生命,情感是祭文的灵魂。祭文不同于小说,所祭奠的对象大多是真人真事、实情实境,容不得半点虚伪,素材必须真实可信,绝不可添枝加叶、张冠李戴、移花接木,更不能虚构编造、无中生有。语言最忌谀辞巧语,虚文蔓说,以哀痛深切、悼惜动人为好。
撰写祭文要有真情实感,把握好主祭人角色,无论亲笔或代笔,感情要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祭奠,所以情溢,人类的真情感孝多源于对亡者的追忆与感恩。若无真情实感方面的内容或没有细节铺垫,只作无泪之哭、不哀之嚎,或者突然间“肝肠寸断”、无病呻吟,只会让人感到浮而不实、夸而失信,令人作呕。
误区二:抄袭剪辑,千人一面。
祭文吊死慰生,情真意切,最能体现祭奠者真实性情,最好由至亲至友亲自撰写,方可直达其境、直抒其悲。时下网络普及,流行的祭文书籍又很多,若是从网上或书中抄袭剪辑,缺乏对祭奠对象的详细了解和研究,没有时代背景及其真实生活的个性提炼,往往“顺手牵羊”、“照猫画虎”,应急草就,结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内容空洞无物,情节单薄平淡,语言含糊其辞,既无内涵又无个性,似乎符合每一个相同称谓、相近职业或者相似经历的祭奠对象,这种千人一面、泛泛而谈的祭文有何意义?
误区三:言过其实,文过饰非。
祭文既是时代细节的反衬,又是历史侧面的镜片。因为每一个祭奠对象都是时代或历史的影子,在他们的生命历程中既有过强大辉煌也有过软弱低落,有过成功的喜悦也有过失败的懊恼,有过善良可敬的行为也有过罪恶可恨的举动,如此等等,或许会在每一个祭奠对象的身上或多或少地显现。然而,有些祭文却将他们全都写成了无可指责的英雄豪杰或是君子圣贤,甚至写成了十全十美的善人完人,这难免有些言过其实,文过饰非。若是真君子真善人也就罢了,但现实中修炼到如此境界的圣贤之士的确不是很多。
误区四:事无巨细,拖泥带水。
古代祭文短则寥寥数语,长则数百字,一般二三百字,要求语言简练、高度概括。现代祭文一般不求字数限定,很注重原始生活素材和细节,但也必须提炼主题和选材,要精思妙想、善于概括。正如陆机所说:“要辞达而理举,故无取乎冗长。”不能像“老婆婆数核桃”,一五一十,平铺直叙,把所有的材料都堆砌起来,这样的选材事无巨细,容易使祭文显得庞杂零乱,重复啰唆,拖泥带水,从而影响祭文陈哀抒悲、至情至性的主旨表达。
误区五:过分尚旧,言辞艰涩。
纵观历史,古人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祭文,这不仅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更是我们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感恩思想的精神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祭文的格式和内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越来越具有时代气息,通俗易懂,实用普及,或白话,或文言,或半文半白,而且日益成为民间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仍有人过分好古尚旧,食古不化,一味模仿或追随古代早期祭文范例,用字生僻繁旧,言辞艰涩难懂,听之看之如读天书,佶屈聱牙,实在令人费解,不宜倡导。
-
《男儿重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男儿重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南朝无名氏 一夕就郎宿,通夜语不息。 黄蘖万里路,道苦真无极。 南朝的乐府小诗大多以爱情为题材,但表现爱情的角度各不相同,有爱的欢乐,也有爱的痛苦,这首乐府诗就反映了一对青年男女在追求爱情过程中所经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zhong学古诗词必背,内容包括《中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一共70首,知道的发来看看,中学生必背古诗40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
-
李大钊 一日有一日之黎明,一稘 ① 有一稘之黎明,个人有个人之青春,国家有国家之青春。今者,白发之中华垂亡,青春之中华未孕,旧稘之黄昏已去,新稘之黎明将来。际兹方死方生、方毁方成、方破坏方建设、方废落
-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为政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 辐凑并进,则明不塞矣
-
介甫当国,喜言农田水利。有献议梁山泺可涸之以为田,介甫欲行之,又念水无所归,以问刘贡父,曰:“此事杨蟠无齿。”贡父退,介甫思其说而不得,呼其子雱,问以此语何意,且出何书。雱曰:“不知,当召而问之。”贡
-
【3889】幸存者回忆录(〔英〕莱辛著,朱子仪译,译林出版社,13 5万字,2016年5月第1版,38元)△这是多丽丝•莱辛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幻想
-
我爷爷十八岁那年,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年,日本鬼子在村北安了据点,用铁丝网圈了百十亩地,铁丝网外挖了三丈多深的壕沟,沟里灌满
-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 (1) ,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 (2) ,以至于剑拔十寻者 (3) ,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4) ,执笔熟视,
-
一至六年级的古诗词道客巴巴(道客巴巴一至五年级古诗词及译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一至六年级的古诗词道客巴巴,内容包括道客巴巴一至五年级古诗词及译文,人教版小学一至六年级古诗整理,小学一至六年级所有古诗词。泊船瓜洲王安石(宋)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之隔着几座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