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鱼玄机是补阙李亿(子安)之妾,因夫人“妒不能容”,亿遣送她至咸宜观为道,曾漫游长江以遣怀。此诗是她乘船从汉水东下江陵时写的。唐朝时的江陵府东境达今潜江县汉水南岸,故诗中的江陵实是汉水南岸的潜江,而非长江北岸的江陵。黄昏薄暮,船泊岸边,寂静的环境,索寞的心情,最容易引起对意中人的思念。诗人登岸遥望西北方向——李亿所在地长安,有无限的情思和感慨。通过“望”字,把江陵与长安两地有机地联系起来,这联系的纽带是鱼玄机对李亿的缕缕深情。而“望”字前冠以“愁”字,正写出她对李亿可望而不可即、可想而不可得的翘首呆望的忧郁情态。诗人愁什么?她没有明说,但我们从她的生平遭遇中可知:一是与李亿往日共同生活,特别是和李亿一道回他老家山西那段美好日子不可复得:“晋水壶关在梦中”,过去的一切都已成了幻影;二是被迫离异时,李曾有过山盟海誓:“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春情寄子安),她迫切盼望这美好的日子能够再现,而今却只有她苦苦的单相思,这哪能不使她幽怨?三是眼前的孤寂生活如何解脱?未来又将托付给谁?这能不使她郁闷悲愁?!所以对往事的眷恋,对现实的无从把握,对未来的忧虑,这一切,都囊括在这“愁”字之中了。
由于诗人愁情浓重,故眼前展现的景色:枫叶、江桥和流水都没有绚丽的色彩、动人的声息,甚至使人难以辨别它是春色还是秋色。但我们细看她的诗:“枫叶千枝复万枝”,枝叶如此繁茂,则可知写这首诗正是春天。春天的汉江景色是十分美丽迷人的,岸上繁茂的枫叶一片嫩绿,江水碧蓝,在江桥的掩映下,帆船数点,时隐时现,别有风致。可是诗人对此却似有若无,十分冷漠,这或许是如马克思所说的:“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无动于衷”一样吧;也或许是这恼人的春色更勾动她的春心和情思,更引起她对李亿的思念。她凝望中不时看到江上迟迟行驶的船只,似是希望与李亿意外相会,似又是无所希求。这里着一“迟”字,写出作者在岸上徘徊呆望时间的长久和相思抑郁而又无法排遣的情怀。
诗人在作了上述似淡实浓的铺垫之后,接着直抒胸臆:“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形象的比喻,把诗人悠深的情思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使抽象的相思变成了可感可触的东西,诗也随之获得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比鱼玄机创作晚近一个世纪的南唐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差不多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句;北宋欧阳修的“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踏莎行),也一再为后世文人所称道。然而殊不知我们的女诗人鱼玄机早在李煜、欧阳修一世纪前就已发其滥觞了。作者将眼前景物信手拈来,不加雕饰,随意自然。诗以比喻作结,情意无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韵味。
全诗情景交融,浑然一体。通过景物“枫叶”、“江桥”、“暮帆”、“江水”的描写来抒发情怀。一、二句借景寓情,隐晦曲折;三、四句以景喻情,明朗奔放。作者或隐或显、或缓或急的感情全在景物中表露无遗。一切景语似都为情所设,而一切情感也自在景物之中。
-
诸葛颖春江花月夜张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作者简介诸葛颖(?—615年),字汉,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八
-
我们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就发明了汉字,从而铸就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先古文人演绎着许多利用汉字的特点而作出的趣联和诗词,妙趣横生,回味无穷。
-
洪钟起暗室,飘瓦落空庭。谁言转丸手,能作殷床声。
-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子孙成行满
-
菩萨蛮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
-
白居易 金英翠萼带春寒,黄色花中有几般。 凭君与向游人道,莫作蔓菁花眼看。 这是一首赏花赠友的闲适之作。 首句“金英翠萼带春寒”以白描手法勾勒出迎春花独特形象。“金英”指的是金黄色的花瓣。“翠萼”指的
-
[唐] 蒋 防 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 ② 。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 ③ 。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翕然推伏 ④ 。每自矜风
-
见月出东山,上方高处禅。空林无宿火,独夜汲寒泉。不下蓝溪寺,今年三十年。
-
辨与忘:中国现代新诗的文法追求文学的生命不仅表现为独特的思想追求,而且还直接凝结在它与众不同的形式里,这就形成了所谓的本文结构。诗
-
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那边来。 作品赏析【注释】①诗写独饮小亭时思绪之流动变化,由“兴悠”而“清愁”。妙在结二句以青山围合紧逼为喻,形容“清愁”之深广和沉重,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