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信陵君传》》原文|翻译|赏析
清·李祯2
李子曰3:“平原君所失士4,非独毛遂其人而已5,其于毛公、薛公6,失又甚焉。吾观二人说信陵君归救魏7,独引绳以大谊8,盖非当时说士所有也9,不可谓贤乎?夫贤者必不肯托豪贵,与食客门下为伍。而平原君顾以其博徒卖浆而贱之,甚矣!其不能相士也10。然古今若信陵君者何人哉!余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也。”
1信陵君传:指司马迁史记中的信陵君列传。信陵君:名无忌,战国时魏国公子,封于信陵。2李祯(生卒年不详):字佐周,清德宗光绪初年前后在世。有畹兰斋文集。3李子:作者自称。4平原君(? -前251):即赵胜。战国时赵国公子,封于平原,号平原君。5毛遂:战国时赵人,平原君门下食客。赵孝成王九年(前257),秦围邯郸,平原君到楚国求救,他自荐同行,直说利害,说服楚王,楚赵合纵,解邯郸之急。但此前他并未被平原君看重。6毛公、薛公:二人俱为战国时赵国处士。毛公隐于博徒之间,薛公藏身卖浆之家。信陵君闻二人贤,从两人游,平原君耻之。后秦伐魏,毛公、薛公往说信陵君,以魏国社稷为重,从赵国返回魏国。7说(shui),说服。8引绳:援引法度。大谊:大义。9说(shui)士:游说之人。10相(xiang):观察发现。
【析点】 司马迁史记为战国“四公子”立传,俱述其好客意。然细读四人本传,好客却有别天壤。孟尝君得“士”之力脱险于秦立身于齐,但营私耳;平原君虽有毛遂却几误合纵大计,于毛薛二公竟视之博徒卖浆之辈而失之交臂,“徒豪举耳”;春申君仅有一士而不得用,终受制李园身死棘门,更不足道。此三者,以私利徒具好士之虚名,惟信陵君忠信为国申明大义,故能得大义之士。高人贤士起于蓬荜泥涂,即无所欲亦无所求,绝不轻托豪门,寄食门下。惟信陵君因仁厚爱人从而虚衷折节,下交贫贱方可得夷门侯生献窃符之谋,得屠者朱亥袖锤之力,用博徒卖浆者毛薛二公之智明而救赵存魏。可见,无信陵即无侯、朱、毛、薛,无侯、朱、毛、薛亦无赵无魏。惟有真情至忠,大义之信陵,才有真好士之信陵。明乎此,即可想见太史公为何独钟情于信陵,也即可悟得李祯紧扣“大谊”论史之慧目独具。即如此,亦当味出本传中信陵君“竟病酒而卒”五字,太史公痛惜感叹,泪溢墨楮者为何,味出李生所云“每读信陵君传未尝不三复流涕”者为何了!
-
〔览冥训〕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 ① ,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② ,断鳌足以立四极 ③ ,杀黑龙以济冀州 ④ ,积芦灰以
-
对酒当歌 ②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③ 。 慨当以慷 ④ ,忧思难忘 ⑤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⑥ 。 青青子衿 ⑦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⑧ 。 呦呦鹿鸣 ⑨ ,食野之苹。
-
国学名句“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 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天下有三种危险:好的品德少而受到的恩宠多,这是第一种危险;才能低而官位高,这是第二种危险;
-
时间的尖叫我确乎已经听见时间尖叫的声音。下午,读一篇文章《用心脏叩门》,这样解说时间——“滴答声,是时间的水珠,酸性的,能腐蚀生命
-
穆时英 (一个片断) 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沪西,大月亮爬在天边,照着大原野,浅灰的原野,铺上银灰的月光,再嵌着深灰的树影和村庄的一大堆一大堆的影子。原野上,铁轨画着弧线,沿着天空直伸到那边儿的
-
怪底寒梅,一枝雪里,直恁愁绝。问讯无言,依稀似妒,天上飞英白。江山一夜,琼瑶万顷,此段如何妒得。细看来,风流添得,自家越样标格。晓来楼上,对花临镜,学作半妆宫额。著意争妍,那知却有,人妒花颜色。无情休
-
答人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作者简介】 太上隐者,唐代的隐士,隐居于终南山,自称太上隐者,
-
作者: 李广田 【原文】: 我不知为什么骑上了一匹黑
-
【注释】 选自宋·苏轼《贾谊论》。 量:器度。 识:见识。 【赏析】 贾谊抱负远大,20岁便做了太中大夫。汉文帝还想升擢他为公卿,朝廷上许多政策、法令、规章制度,都由他主持制定,可谓既遇于时,也遇于明
-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