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卜居》鉴赏
古文观止·楚辞·卜居
屈原既放, 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1】, 而蔽障于谗。心烦虑乱, 不知所从。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2】:“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詹尹乃端策拂龟曰【3】:“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4】,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宁诛锄草茆, 以力耕乎?将游大人, 以成名乎?宁正言不讳, 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 以偷生乎?宁超然高举, 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5】,喔咿嚅唲【6】,以事妇人乎?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7】,如脂如韦【8】,以絜楹乎【9】?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此孰吉孰凶?何去何从?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谗人高张, 贤士无名。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注释】
【1】知: 同“智”。
【2】太卜: 卜官,掌管占卜的官。郑詹尹,人名。
【3】策:占卜用的蓍草。龟:占卜用的龟甲。
【4】悃悃款款:忠诚恳切的样子。
【5】哫訾:阿谀奉承。栗斯:献媚的样子。
【6】喔咿嚅唲:强颜欢笑的样子。
【7】突梯滑稽:圆滑的样子。以上这几组词汇大概都是楚地方言。
【8】脂:脂肪。韦:皮革。
【9】絜楹;谄媚。
【赏析】
卜居选自楚辞,旧题为屈原所作,但也有人怀疑不是屈原的作品。大诗人屈原为实现美好的理想,努力奋斗,不幸为黑暗势力,奸佞小人谗害,被楚王疏远,最终放逐,屈原内心忧愤万分,亦十分矛盾。这篇文章写屈原借问卜于太卜郑詹尹,剖白内心的矛盾之情,抒发自身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慨,和自己美好理想难以实现,自身高洁的品质不被理解的悲哀,并表明自己坚持理想,我行我素,保持忠直廉正的品质的决心。文章将满腔的忧愤之情,一泄无遗,文辞壮美,顿挫有致,无论是否为屈原所作,都可称得上是一篇散文杰作。
这篇文章分为三段,第一段写屈原向太卜郑詹尹问卜,以求解脱精神上沉重的负担。开头“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简洁精练地点明屈原当时难堪的处境, 自身被放逐,多年不能回到朝中,不能与君王相见,身处江湖而心系廊庙,这对追求理想积极入世的诗人屈原来说,无疑是极其痛苦的。开篇这一句就预示着这一篇文章愤懑激越,深沉抑郁的基调。紧接着“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进一步写自身遭遇的不幸,交代他满怀幽愤的根源。“心烦虑乱,不知所从”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精神沉重、心烦意乱的矛盾的内心世界,道出了问卜决疑的根由。然后写屈原见太卜郑詹尹问卜,所卜之事,就是题目所言“卜居”,这个居字,不是居处之居,而是处世的意思,是因不知如何处世才好,故而问卜。而郑詹尹准备为屈原占卜,这里写郑氏肯卜,为后文写其悔卜伏笔。
第二段是文章的主要段落,这段作者借对不知应该忠直正派地处世还是应该奸邪谄佞地处世的疑问,批判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及龌龊的世俗,表明自身高洁的品质,宏伟的志向,抒发无限的愤激感慨之情。这段作者首先就如何处世,提出八对截然对立的处世态度,作为疑问,表示希望找出最佳的选择,其实是作者将自己过去一直坚持的处世原则,同世俗小人的处世态度揭示出来,表现自己的取弃。这八对疑问,前四对是用实写的方法摆出来,表示自己要像过去那样忠直诚恳,直言极谏,高洁超逸,保全自己自然本真的天性,还是像世俗那样投机钻营,巴结权贵,向郑袖之类的妇人献媚,苟且偷生地度过一生。实际上在这实写中,作者选择的倾向已包蕴其中了。后四对疑问是用比喻的手法写的,作者用千里之驹、骐骥、黄鹄比喻正直廉洁,志向远大的人生,以脂、韦、水中之凫、驽马、鸡鹜比喻圆滑的、目光短浅世俗猥琐的处世态度。这里通过鲜明形象的对比,作者取舍的倾向更是不言而喻。不仅如此,在这八对疑问中,作者用了大量修饰性形容词,如悃悃款款、超然、昂昂,与哫訾栗斯、喔咿嚅唲、突梯滑稽、泛泛等等,这些词语和一些具体形象都具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不仅有绘形绘色的作用,而且使作者的人生态度更为明确,使作者的爱憎更能感染人。文章在提出八对疑问之后,接着,以“此熟吉孰凶,何去何从”发问,请求以卜决疑,其实已经根本不需要决疑了,作者选择的人生是一贯的, 是无疑义的。这不过是为下面作者发对社会黑暗的感慨的过渡。文章以十分肯定的语气对黑暗的现实进行抨击, 一针见血地指出“世溷浊而不清”, 批判社会上是非颠倒, 黑白混淆,“蝉翼为重, 千钧为轻, 黄钟毁弃, 瓦釜雷鸣”。夸张的比喻,生动的形象, 给人以不可磨灭的印象。然后明确说明社会黑暗的根源就是“谗人高张, 贤士无名”, 这也道出了屈原自身悲惨遭遇的社会根源。最后用“吁嗟默默兮, 谁知吾之廉贞?”将满腔悲哀愤怨之情, 从这激越的反诘语气中宣泄出来, 强烈地感染着读者。这一段表面好像在问卜, 其实是在明确表示自身正直不阿的人生态度, 抨击社会黑暗, 抒写胸中愤怨之情。
对于屈原如此问卜,太卜郑詹尹不肯也没有必要再为其占卜了。第三段写郑詹尹谢绝为屈原占卜。这段先写郑詹尹听了屈原的问卜之后, 婉言谢绝, 其实他心中也清楚了屈原的生活态度是不会改变的, 占卜毫无意义, 而托辞“神有所不通”来谢绝。接着以“用君之心, 行君之意”替屈原说出所要表达的意旨, 实际上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主旨。最后以“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婉谢屈原问卜之举, 同时也呼应了开篇, 开篇以太卜答应占卜开始, 结尾以谢绝占卜告终, 使文章文脉富于变化, 却又不离宗旨。另外, 最后一句本应接在“神有所不通”后, 现在却在其中插入“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既能在篇末点明文章主旨, 又不影响结尾处照应开篇, 可谓匠心独具。
这篇文章, 文采斐然, 铺排夸张, 却不显平板, 如文章中所提出八对疑问, 表达的意思贯一, 却没有丝毫重复之嫌。文章的感情色彩强烈, 体现出屈原那大诗人的特有气质, 这一点在本不带多少感情色彩的语言句式中也能得到体现, 如文中反复用“宁……, 将……”的选择句式, 它所表达的选择倾向和感情色彩在文章中亦明显不过。
-
舒元舆:录桃源画记 舒元舆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势与
-
浅山嶙嶙,乱石矗矗,山石硗聱车碌碌。山势盘斜随涧谷,侧辙倾辕如欲覆。出乎两崖之隘口,忽见百里之平陆。坡长◇峻牛力疲,天寒日暮人心速。杨褎忍饥官太学,得钱买此才盈幅。爱其树老石硬,山回路转,高下曲直,横
-
《如意君传》是一部明清时期的小说,讲述了如意君的故事。下面将针对原文进行解析。 如意君,原名程琳,乃明代名臣程颢在山西临汾的次子。他天资聪颖,年幼时便展现出卓越的才华和智慧。在他成年后,他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广泛阅读经史子集。他不仅才学出众,而且在品德上也非常端正。 有一次,如意君赴京赶考。路上遇到了一位武艺高强的人,并与之交流。这位人便成了他的导师,教他武学和军事战略。如此一来,如意君不仅在
-
终岁不得意,春风今复来。自怜蓬鬓改,羞见梨花开。西掖诚可恋,南山思早回。园庐幸接近,相与归蒿莱。
-
荤膻停夜食,吟咏散秋怀。笑问东林老,诗应不破斋?
-
松花江,江水清,夜来雨过春涛生。浪花叠锦绣縠明 ② ,彩帆画鹢随风轻 ③ 。箫韶小奏中流鸣 ④ ,苍岩翠壁两岸横。浮云耀日何晶晶,乘流直下蛟龙惊。连樯接舰屯江城 ⑤ ,貔貅健甲皆锐精 ⑥ 。旌旄映水翻
-
名言: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 句意: 想到危险, 因此可以得到安全; 考虑到后退, 因此可以前进; 畏惧产生祸乱, 因此可以保持安定; 警惕遭致灭亡, 因此可以获得
-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 ① ,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 ②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 ③ ,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为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杭州市中考必背古诗词,内容包括杭州初中所有古诗,杭州初中所有古诗,杭州市2012年中考语文古诗必背几首。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刘禹锡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舂朝
-
我有过一段在采油厂宣传科做通讯报道员的短暂经历。当时带我的师傅姓陈,我叫他陈师傅。按说写通讯报道也算是舞文弄墨,应该叫老师才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