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原文|翻译|赏析
明·陆树声1
墨以陈为贵,余所蓄二墨2,形制古雅,当是佳品。独余不善书,未经磨试;然余惟不善书也,故墨所久存。昔东坡谓: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书,则时磨墨汁小啜之3。余无啜墨之量,惟手摩香泽4,足一赏也。
1 陆树声(1509-1605):明代文学家,有清暑笔谈。2蓄:收藏。3啜(chuo)饮。4摩:抚摸。
【析点】 这是一篇颇为别致的咏物短文,它不着重于咏对象物的形质,而重在咏人对此物独特的癖好。古人喜书画,墨于书法绘画不可或缺,因此倍加珍惜,视之为宝。文房四宝,墨与其中。喜书而爱墨,常情常理,而陆公、吕公爱墨与一般文人不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二公不善书、不能书而爱墨,奇;不善书、不能书而比善书、能书者更爱墨,甚而至于用眼、舌、鼻赏之,则奇之又奇了。陆公所蓄之墨古雅可观、香泽可嗅,赏一赏也无妨,而吕公竟至于到“时磨墨汁小啜之”,真不可思议。
绘书作画以陶冶情性,离不开墨,墨既为文人必用之物,日久而成为修养的代名词。如用“胸无点墨”形容庸人鄙陋无知;用“喝足墨汁”比喻饱有学识。然而陆、吕二公爱墨之意不在于此。因为陆公不善书,即使天天抚摩仍不善书;吕公不能书,再喝多少墨汁照样不能书。但是倘若陆、吕二公不知墨、不识墨,对这种煤胶合成的黑物,无论其形,其味,其香怎样悦人感官,也断不会爱到“手摩香泽”甚至“小啜”的程度。收藏品必定是收藏者的珍爱之物,收藏者情趣的所在。这足可以显示陆、吕二公的情怀和风貌,用“墨痴”称之也不为过
-
十年读易费膏火,尽日吟诗愁肺肝。不解丹青追世好,欲将芹芷荐君盘。谁为善相甯嫌瘦,复有知音可废弹。拄杖挂经须倍道,故乡春蕨已阑干。
-
【名句】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注释与译文]肉体虽死精神长存,忠毅的魂魄啊永远都是鬼中的好汉。诗句热烈地赞颂了为国捐躯的烈士英灵不泯,永垂不朽。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九歌·国殇》
-
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韩非子·显学》) 【注释】 为吾善:自我完善,自觉地做好事。
-
信陵君救赵论信陵君救赵论 明·唐顺之 【题解】 唐顺之,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字应德,世称荆川先生,是明代后期着名的散
-
在各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在网络中,很多人都会喜欢一些比较伤感的美文,人们通过阅览这种文章来对自己的心情进行调解,以此为一种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延伸出了人们平时所说的伤感美文、唯美美文之类的一些分支。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毕业季哭到爆的美文案(精选120句),欢迎大家分享。
-
番禺军府盛,欲说暂停杯。盖海旂幢出,连天观阁开。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风静鶢鶋去,官廉蚌蛤回。货通师子国,乐奏武王台。事事皆殊异,无嫌屈大才。
-
鼓钟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国学名句“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物至而反,冬夏是也;致至而危,累棋是也 语出《战国策·秦策四》。事物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冬天和夏天的交替就是如此;事物发展到它的极致就会非常危险,高高累积起来的棋子就是如此。
-
【名句】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注释与译文]初升的圆月挂在柳树梢上,我和心爱的人相约在黄昏后见面。此写一对情人元宵之夜幽会,意境优美,烘托出爱情的真挚甜蜜。 参考文献 (宋)欧阳修《生查子》
-
岭梅归驿路迢迢,越鸟巢倾木半乔。松径就荒聊应召,桂丛留隐定相招。家庭噪鹊争喧树,夜帐惊猿自拥条。何处秋风催客鬓,青丝恐逐物华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