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左传·介之推不言禄》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推曰: “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②,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③?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 “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④?”对曰: “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 “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 “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⑤。”其母曰: “能如是乎? 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 “以志吾过,且旌善人⑥。”
【注释】 ①晋侯:指晋文公。介之推: 重耳逃亡时的从臣。又称介推,之是语助词。②惠、怀: 指晋惠公与晋怀公。③二三子: 相当于现在说的 “那几位”。这里指跟随晋文公逃亡的大臣。诬: 欺骗。④怼 (dui): 怨恨。⑤显: 显达。⑥绵上: 介子推隐居的地方,在今山西介休县东南。志: 记。旌: 表彰。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一起逃亡的人,介之推没有提及应得的俸禄,俸禄也没有给他。介之推说: “献公的儿子九个,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的人都丢弃他。上天不绝灭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君侯又是谁呢? 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但是他们几位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不是欺骗吗? 偷别人的财物,尚且称作盗贼,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 下面的人把罪过当作正义,上面的人对他们的奸邪行为加以赏赐; 上下互相欺蒙,这就难与他们相处了。” 他的母亲说: “何不也去求赏? 因为这样而死,又能怨谁?” 介之推回答说: “明知是错的而又仿效他们,罪过就更大了。而且我口出怨言,就不应该再吃他赏赐的俸禄。”他的母亲说: “也让他知道一下,怎么样?” 介之推回答说: “说话,是身体的文饰。身体将要隐藏,哪里用得着文饰? 这是去求显达了。” 他的母亲说:“你能够这样吗? 我与你一起隐居吧。” 于是就隐居到死。
晋文公到处找寻他都没有找到,就把绵上作为他的封田,说: “用这来记下我的过失,并且表扬好人。”
【鉴赏】 晋文公为公子时,曾被迫在外流亡十九年,晋惠公死后,在秦穆公帮助下,回国取得君位。在晋文公逃难过程中,介之推曾割股给他充饥,并追随他多年。但当随文公出亡的群臣事后都争名求禄之时,惟独介之推不居功邀赏,与母亲一起隐居于绵山,超脱于纷争之外。本篇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这在当时是高出一般人之上的。但文中也反映了介之推对所谓天命的迷信,他将晋文公终能回国即位完全看作上天的安排,而忽视人的主观努力。文中还用不多的笔墨刻画了介之推母亲这位大志大贤的非凡女性。她的三番设问,并不是指使儿子去追求名利,而意在考验儿子的意志是否坚决,新奇的笔法,值得玩味。
-
《青鸾舞镜(镜里青鸾)》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罽宾国王买得一鸾,欲其鸣,不可致,饰金繁,飨珍馐,对之愈戚,三年不鸣。夫人曰:‘尝闻鸾见类则鸣,何不悬镜照之。’王从其言
-
余生走进办公室,在进自己坐的角落时尽管侧了身子,还是碰到了小陈的桌子。小陈的办公桌摆在西门边。这是处里最糟糕的位置。一是有人进出,
-
在苏北许多地方,成年人听到小孩子打喷嚏,总要说一声“狗百岁”。百岁: 是祈愿安康长寿的意思。这一习俗要从给孩子取贱名说起。 从前老百姓没有文化,认为贫穷是命里注定,灾难是天神的惩罚。“人穷最怕病来磨”
-
晚色动边思,去年犹未归。戌楼人已冷,目断望征衣。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出处】唐李商隐 《无题二首》其一 【意思】当初临别之时,对方曾有重来 的诺言,结果却只是空言,再也不见她的影迹了。诗人因殷切思念,故夜 来入梦,可是一觉醒后
-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
《牡丹·水龙吟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曹组晓天谷
-
刘方平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 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洛
-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什么意思|大意|注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文 江南一县,郊外古寺,地僻山险,邑人 1 罕去,僧徒久苦 2 不足。一日,有僧游方 3 至其寺,告于主僧 4 ,且将与之谋所以惊人耳目者 5 。寺有五百罗汉 6 ,择一貌类7己,衣其衣,顶其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