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核枇杷》原文|翻译|赏析
清·王椷1
秀水朱某与某道士善2,观中有枇杷二株3,熟时,每饷朱4。俱无核,朱诘其故,道士以“仙种”对,朱终不信。
道士素善啖5,尤嗜蒸豚6。一日,朱邀之,命仆市一豚肩而归7,故令道士见。不逾晷8,即出以佐餐,融熟甘美。饱啖而罢,因问朱以速化之法。朱曰:“果有小术,欲以易枇杷种耳9。”道士曰:“此无他,于始花时,镊去其中心一须耳。”朱曰:“然吾之馔10,乃昨所烹者也。”各抚掌11而笑。
1王椷(jian):生卒年不详,清代文人,有秋灯丛话。2秀水:今浙江嘉兴。3观(guan):道教庙宇。4每:每每,时常。饷(xiang):通“飨”,以食品待人。5啖:(dan)吃。6豚(tun):小猪,此处指豚肩,即猪肘。7市:买。8逾晷(gui):片刻。逾,超过。晷,日影。9易:交换。10馔(zhuan ):食品。11抚掌:拍手。
【析点】 这则趣闻表现的是朋友间的友谊,机智狡黠而又诙谐。
某道士常用观中枇杷树结的无核枇杷招待朱某。朱某问道士枇杷无核的原因,道士故意卖关子,说是“仙种”。这里表现道士的狡黠。但 “朱终不信”。这是故事发展的关键。
朱某抓住道士“善啖,尤嗜蒸豚”的嗜好,采取措施,一定要得到枇杷无核的秘密。一天,朱某请道士吃饭,让仆人去买一个猪肘,回来故意让道士看见。没过片刻就把猪肘端来“佐餐”,猪肘“融熟甘美”。嗜蒸豚的道士急切地问迅速做熟的方法,朱某说:“果有小术,欲以易枇杷种耳。”道士为得到烹饪猪肘的方法,只好把枇杷无核的秘密说出来,“此无他,于始花时,镊去其中心一须耳。”朱某也说了“然吾之馔,乃昨所烹者也。”这里表现了朱某的机智与狡黠。两人都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但道士所献是“秘方”,朱某呢,不过是和道士开了个玩笑。
道士虽狡黠,但朱某的机智却高他一筹。机智也好,狡黠也好,都是以友情为基础的,所以最后二人才能以抚掌大笑作为结束。这则短文,抓住关键,叙事简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自在其中
-
《诗经》概说 众所周知,《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大致是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换句话说,是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
-
曾经谢病各游梁,今日相逢忆孝王。少有一身兼将相,更能四面占文章。开颜坐上催飞盏,回首庭中看舞枪。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
-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保烟光保栖鸦归後,暮天闻角。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
[南朝·宋]鲍照 奉君金卮之美酒,玳瑁玉匣之雕琴,七彩芙蓉之羽帐,九华蒲萄之锦衾。红颜零落岁将暮,寒光宛转时欲沉。愿君裁悲且减思,听我抵节行路吟。不见柏梁铜雀上,宁闻古时清吹音? 鲍照《拟行路难》,宋
-
徐宏祖:黔游日记(节选) 徐宏祖二十三日,雇短夫遵大道南行。二里,从陇头东望双明西岩,其下犹透明而东也。洞中水西出流壑中,从大道下复
-
诗歌·陆游诗《沈园》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这两首诗作于庆元五年(1199)春
-
苏州定慧长老守钦,使其徒卓契顺来惠州,问予安否,且寄《拟寒山十颂》。语有璨、忍之通,而诗无岛、可之寒,吾甚嘉之,为和八首。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崎岖真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詹懋举以工为师古诗词,内容包括詹懋举以工为师翻译全文,急,詹懋举以工为师的原文,詹懋举以工为师全文。译文:万历年间后期,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懋举恰好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指画,好像在评价好坏。于是詹懋举把他叫来问:“
-
古意赠今人 作者: 鲍令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