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鉴赏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 “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 “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11)。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 “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12)。”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注释】 ①静者:道家指清静守虚、不为外物干扰的人。②础:基础,即柱子下面的石墩。③理势: 中国哲学术语。理,法则;势,发展变化的趋势。④山巨源、王衍: 西晋大臣,均好老庄清静无为思想。王衍曾任宰相,但不理国事,后为古勒所杀。⑤郭汾阳: 即郭子仪,唐大将。卢杞:唐德宗时任宰相,陷害忠良,搜刮百姓,后被贬职。旧唐书·卢杞传记载,郭子仪病,卢杞来看他,他让姬妾都回避,独自等候。有人问为什么要这样做,郭子仪回答说:卢杞貌丑,姬妾见了,会发笑。这人心地险恶,以后得志,会斩杀我全家。⑥忮 (zhi):忌恨,嫉妒。⑦惠帝: 即司马衷(259—306)。在位期间,由其妻贾后专权,酿成“八王之乱”。相传306年被东海王司马越毒死。⑧德宗: 即李适(kuo) (742—805),唐代皇帝。在位期间力图改革,加强中央集权,但又猜忌有功大臣,而信任卢杞等人,故无成效。⑨容: 或许。⑩彘(zhi):猪。囚首丧面:头发不梳如囚犯,脸面不洗如居丧。(11)慝 (te):邪恶。(12)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孙子兵法·形篇: “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曹操注: “敌兵形未成,胜之,无赫赫之功也。”古代论战功,以斩首多少来评定。孙子以为,善用兵者往往退事于未临,故从表面上看没有显著的战功。

【译文】 事情有必然发展至此的原因,情理有必定如此的根源。只有天下那些达到清静守虚境界的人,才能从细微中预知显著后果。月亮有晕,就要起风; 石基潮湿,就要下雨,这是人所共知的现象。人事的变迁,“理” 与 “势”相互因循,虽疏远难知,变化莫测,但怎能比得上天地阴阳这种自然现象呢,可能贤能的人有时也不清楚,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因为好恶乱了他的内心,利害干扰了他的行为。

从前,山巨源看到了王衍,说: “贻误天下百姓的,一定会是这个人。” 郭子仪看到了卢杞,说: “此人得志,我的子孙没有活得下来的。” 从现在说来,其中的道理本是有预见的。据我的观察看,王衍的为人,容貌言语,本可用以欺世盗名,而且他不忌恨人不过分贪,随波逐流。假如晋朝没有惠帝这样的昏君,反遇中等才能的皇帝,即使有千百个王衍,又凭什么能搞乱天下呢? 卢杞的奸险,诚然可以败国,但他不学无文,容貌不能打动人,言语不能迷惑当世,倘若不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又怎会重用他呢? 由此说来,山、郭二人预料的那两个人,或许有未必然的吧。

现在有这么一个人 (暗指王安石),嘴上念诵孔子、老子的话,亲自实践着伯夷、叔齐那样的行为,网罗那些好名和不得志的人,一起制造舆论,私立名望,以为颜渊、孟轲在世; 而他阴险狠毒,与众不同,另有用心。这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个人,他的祸害哪里说得完啊! 脸脏不忘擦,衣脏不忘洗,这是最起码的人性。而今却不是这样,穿着奴仆的衣服,吃着猪狗的食物,囚犯似地一头乱发,居丧一样的污脸,却谈论诗经、尚书,这难道是他的真情吗? 大凡做事不近人情的,很少不是特别奸诈,坚刁、易牙、开方就是这种人啊。以盖世之名,来图谋他还未暴露的祸害,即使有想有所作为的君主、爱惜贤才的宰相,也会提拔重用他的。那样,他成为天下的祸患,是必定无疑的,不仅仅是王、卢二人能比得了的。

孙子说: “善于用兵的,并无显赫成功。” 假使此人不被重用,那我的话就说错了,而此人也会有怀才不遇的慨叹,也没有谁知道他会危害国家的了。如若不是这样,天下将遭受其祸,而我获得 “知言” 之名,那就可悲了!

【鉴赏】 1069年,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保守派为打击王安石,传出了这篇文章,并署名为已死去的苏洵,借以显示作者早在王安石变法之前就“见微知著”,预见到他得志必为奸。本文是否苏洵所作,学术界有不同观点。文章先抬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万事均可 “风微而知著”,预测规律,作为立论基础。然后以山巨源预见王衍、郭子仪预见卢杞为例证,类比王安石“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 的行为 “不近人情”,进而推导出王安石得志必为奸臣、为害国家的结论。这种以人的生活习惯和个别缺点来判断其政治品质的逻辑,是非常错误的。这种影射咒骂、攻击人身的写作手段也是非常低劣的。

猜你喜欢
  • 精品唐诗之李贺《苏小小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贺《苏小小歌》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诗可以作为李贺风格的典型。用拟古的题材

  • 杨炯《从军行》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杨炯的《从军行》是一首描述壮士从军的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他们离乡背井,投身战场的决心与勇气。全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描写,将读者带入那个英勇无畏的时刻。翻译赏析要尽量保持原义,以呈现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陈子昂《感遇·之十一》全诗赏析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作品赏析【注释】:天下久(一作乱)无君。舒可(一作

  • 杜甫《览镜呈柏中丞》全诗赏析

    渭水流关内,终南在日边。胆销豺虎窟,泪入犬羊天。起晚堪从事,行迟更学仙。镜中衰谢色,万一故人怜。

  •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出处】唐王昌龄《 长信怨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 【意思】天色微明,捧着扫帚打扫宫 殿,因被冷落心生愁怨,拿起团扇顾影自怜,徘徊低回,难以消除 寂寞、无聊

  • 圣人诚信无伪。|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圣人诚信无伪。》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赏析》

    诗的前两句,高度凝练地追述了杜甫亲身遭际的战乱背景。由于唐玄宗晚年的淫奢昏聩,触发了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中原大地顿时惊惶纷乱,两京相继失陷,玄宗仓猝奔蜀,多年的繁华景象化作一片狼烟胡尘,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从此一去不返。这是对历史的沉

  • 白居易《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全诗赏析

    辞乡远隔华亭水,逐我来栖缑岭云。惭愧稻粱长不饱,未曾回眼向鸡群。荒草院中池水畔,衔恩不去又经春。见君惊喜双回顾,应为吟声似主人。 作品赏析【注释】:原题:有双鹤留在洛中,忽见刘郎中依然鸣顾,刘因为鹤叹

  • 张九龄《耒阳溪夜行》全诗赏析

    乘夕棹归舟,缘源路转幽。月明看岭树,风静听溪流。岚气船间入,霜华衣上福猿声虽此夜,不是别家愁。

  • 引用古诗词爱国的作文(引用大量爱国诗句的作文)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引用古诗词爱国的作文,内容包括引用大量爱国诗句的作文,唐诗宋词中的爱国情怀(作文600字以上),急求一使用大量爱国诗句的文章,700字左右。陆游《示儿》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